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2024)
专业运动员擅于体育竞技,在比赛场上万众瞩目、为人敬仰,但他们在体育圈外往往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杨扬女士是享誉国际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不仅在其运动生涯中取得耀眼成就,更致力透过体育,为公众、社区和社会带来改变。
在赛场上,杨女士尽获所有重大荣誉,包括59个世界冠军以及奥运金牌和银牌在内的无数奖项。 2002年,她在美国盐湖城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季奥运金牌得主。对她个人而言,这枚奖牌是一项特别值得自豪和珍惜的成就,因为她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夺冠而归。这枚奖牌可说是她才能、毅力、决心和多年努力的实证。
对于杨女士,体育一直是其人生的核心。 「体育不单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机会实现梦想,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在中国东北一个小镇长大的她,通过体育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大门,超越地理界限,最终成功攀登到运动领域的巅峰。她在运动生涯中累积的经验,为她人生其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引导着她迎接新的机遇。
自从由短道速滑竞技退下来后,杨女士活跃于国际间不同的体育组织,从事公益和体育教育活动,并担任多个职务。 2010年至2018年,她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是中国运动员首次担任这一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任内,她于2016和2020年两度出任冬季青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亦成为伦理委员会、纪律委员会等委员会成员。另外,她先后被选为国际滑冰联盟理事会首位速度滑冰女性理事会成员(2016)、特殊奥运会全球大使、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首位来自中国的副主席(2020),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2024年,她被委任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并探访了肯雅西北部的卡库马难民营。当她目击难民们面对的困境,她更认定体育的关键作用:「我相信体育能为这个群体送上支持和帮助,同时让人们更了解和关注他们,尤其是妇女和女孩们。参与体育活动让她们有机会被看见、被重视、被鼓舞,这是令人激动的事。」
杨女士无论在赛场内外都投身和贡献体育发展,将体育视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成更美好世界的一股力量。她一直提倡增加体育运动的普及性和广泛性,目标是发扬体育的变革力量,创建有利于个人和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环境,从而达至个人成长,并营造更有活力的社区、更有凝聚力的社会以及更和谐的世界。她提到:「运动员的卓越表现,给世人—尤其是代表人类未来和希望的年轻人—带来启发和鼓励。」为了实现愿景,她成立了「冠军基金」, 专注于中国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和退休运动员的职业发展,还创办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以推广冰上运动。此外,她担任过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青年发展领域的公职,不遗余力地服务和回馈社会。
浸会大学与杨女士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8 年北京奥运期间,当时浸大传理学院首次与她接洽,希望赴京采访奥运赛事。杨女士在当地迎接了浸大师生,对一众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热诚和专业态度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她多次与浸大合作,参加研讨会、讲座,以及最近202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在巴黎举办的论坛等。浸大在体育和教育方面均追求卓越,其愿景和价值观与她的信念相合,而注重全人发展的文化是浸大的独特之处,也令杨女士十分认同和欣赏。
杨女士相信每个人都须要持续自我提升,并且要知行合一,做正确的事情。她勉励浸大人要勇于拥抱挑战,将困难视为激励个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她也特别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成就更好的自己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杨女士在短道速滑运动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对推动全球体育、青少年发展和终身学习亦作出了顶级贡献,是每一位浸大师生的模范。为此,浸大谨向杨女士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作为对她的表彰和肯定。她树立的榜样,无疑将为香港以至其他地区的年轻一代,指向一条通向更好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