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1年11月02日
在2021年QS APPLE教育专业领袖年会上,亚太地区的高等教育界杰出领袖均认为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策略,对于区内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建设具韧性的大学以回应科技急速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于昨天(11月1日)参加了题为「为未来建设具韧性的大学:亚洲的角度」的领袖论坛的教育界翘楚,亦同意人工智能将使教育工作者及学生更有能力应对未来教育及劳动力的趋势。该论坛乃2021年QS APPLE教育专业领袖年会的活动之一。
2021年QS APPLE教育专业领袖年会在11月1至3日于网上举行,由香港浸会大学(浸大)承办,并由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联合承办,主题为「未来的再平衡:亚太区新趋势及劳动力」。会议将有超过80名来自世界顶尖大学及机构的杰出讲者,参与主题演讲、辩论、专题讨论及个案研究,剖析亚太区教育的机遇和趋势。
浸大校长衞炳江教授为会议开幕致辞时指出,高等教育正经歷令人振奋的变革,这不仅因为疫情,亦是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所致。他说,在这个急速蜕变中的世界,我们必须与时间竞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界中,教育是令学生适应转变的关键。大学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技以减低预期中的技能差距,并同时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其他范畴,使他们有能力驾驭不断改变的环境。」
他说:「如果我们要在跨科学研究中有所收获,并结集科学的力量、社会影响及广泛参与而成的丰厚成果,大学必须系统性地变革,培养强调关怀、合作和社区参与的文化。」
QS 智库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指出:「我们近期所面对的挑战,其产生的影响已经呈现,亦可见大学有能力迅速地作出应变。接下来他们应该集中力量应对哪些挑战?今次会议的主要目的除了保持对话,更重要的是要唤起行动。在自强之余,大学亦应考虑壮大整个高等教育界別的方法。」
参与领袖论坛的讲者均为亚太地区的高等教育界领袖,包括浸大的衞炳江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韩国中央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研究副校长Joonki Paik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以及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校长T.G. Sitharam教授。
讲者们就如何在亚太地区建设具韧性的大学,协助学生在科技快速发展和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下,导致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成长,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他们亦肯定了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用于跨学科研究,以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
衞教授说:「浸大专注于三个范畴的跨学科研究。首先是全人健康,涵盖保健、食物、药物研发及中医;另一范畴是艺术科技,包括透过视觉科技表达传统艺术的歷史和文化。这些都需要科技的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亦是我们的第三个重点范畴。我们深信有需要为学者和学生,在这些范畴上为未来做好准备。」
论坛亦分享了把人工智能与课程结合、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环境中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以及提高内部行政效率的经验。
请浏览会议的官方网页(https://qsapple.org/),查阅完整日程及活动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