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  造福未来

20221230_AnnualReport_banner-28 20221230_AnnualReport_banner-28

.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成立中药创新研发中心

浸大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资助,成立「中药创新研发中心」,是唯一一所获InnoHK资助,并由本地大学建设和运作的综合性中药药物研发中心。这个一站式中药研发平台能加快开发以中草药为基础的药物,并为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便秘等常见疾病研发治疗方法。此外,中心亦建立研发平台,提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水平,并培育本地中医药研究人才。

CDDr CDDr

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建立伙伴关系

浸大与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创)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在备忘录的合作框架下,浸大与华创将探讨成立「浸大-华润智慧中医联合创新中心」。是次合作结合双方所长,共同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让中医药学更加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接受,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HKBU-CRE HKBU-CRE
促进医疗保健发展

揭示肠道微生物酶与结肠炎之间的关联

TCS TCS

化学物「三氯生」(TCS)是常见于牙膏、化妆品和玩具等消费品的一种抗菌剂,一旦进入人体后,就会迅速代谢成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TCS—葡糖苷酸」(TCS-G),并易于从体内排出。然而,由蔡宗苇教授(化学系)共同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两种分别名为「Loop 1」及「黄素单核苷酸(FMN)结合」的肠道微生物酶会将无活性TCS-G中的TCS重新激活,导致肠道中的毒性水平上升,增加罹患结肠炎的机会。

 

创新细胞传感器快速筛查耐药性细菌

任康宁博士(化学系)与其团队研发出一款创新的细胞传感器,其微管道结构的外观与条形码相似,能以低成本为耐药性细菌作快速筛查。该细胞传感器可望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被大规模应用,例如为食水、食物和公用设施进行频密的安全测试,以及在传染病爆发期间,紧急为大量样本进行检测。

cell sensor cell sensor

治疗肥胖症的新药靶点

王凯亮博士与卞兆祥教授(中医药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的蛋白水解酶,在饱腹感的调节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结果显示了这种蛋白水解酶为研发治疗肥胖症的创新药物提供一个极具潜力的标靶。

Obesity Obesity

 

双酚S暴露或增加患乳癌风险

蔡宗苇教授(化学系)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在小鼠模型中不同剂量的双酚S暴露,与乳腺肿瘤增生和恶化相关。双酚S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纸品及塑料容器的工业化学物,研究结果反映需更深入和全面地研究双酚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并继续物色较为安全的双酚S替代品作工业生产用途。

bisphenol Sr bisphenol Sr

 

微细悬浮粒子与神经系统疾病息息相关

PM2.5 PM2.5

翁建霖教授(生物系)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一项全面而有系统的统合分析,发现暴露于微细悬浮粒子(亦称PM2.5,即悬浮在空气中、直径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与中风、认知障碍症、阿兹海默症、巴金森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关系。

 

急性压力促使大脑处于整合状态

人类大脑的关键特点之一在于它能够因应环境,动态地分离与整合其网络结构,从而产生认知行为。周昌松教授(物理系)和余荣军博士(管理学系)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发现大脑在面对急性压力时,大脑网络维持在一个高整合性的状态,尤其在额颞叶区域。研究亦显示大脑网络的变化,与皮质醇(又称「压力贺尔蒙」)水平上升及认知控制能力提高有关联。

brain networks brain networks
富启发性的创新发现

运用人工智能完善灾害管理

翟炜博士(地理系)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来加强了解人们如何看待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他与研究团队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分析Google街道景观图片,进行自动灾后损毁评估。他们发现透过分析街道景观图片,能作出快速和准确的评估,为人道救援组织和灾害管理人员提供重要数据,有助他们制定善后方案。。

DrZhaiWei_edited_00007 DrZhaiWei_edited_00007

应用崭新科技重现石壁古村

钟宝贤教授(历史系)及其研究团队获大屿山保育基金资助,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计划,重现淹没在石壁水塘底部的四条村落。石壁乡古村群拥有数百年历史,研究团队会应用崭新科技如摄影测量法和文物信息模型技术,在虚空间呈现其历史与景貌,有助普罗大众认识大屿山和华南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

Shek Pik Shek Pik
Shek Pik_Photo 8r Shek Pik_Photo 8r

以艺术呈现人类对太空的影响

黎艺深教授(视觉艺术院)用六年时间研究和创作《Dropped》展览中的艺术作品。展览于2021年9至12月举行,透过立体打印的扳手、太空物品的视像,以及受到不同岩石撞击的金属桌子等一系列雕塑和电影艺术品,探索物体在太空和地球重力影响下的各种动态。展览中艺术与科技的交互作用,启发访客想象和了解人类对太空原始状态的破坏等问题。

LouisNixon_Droppedr LouisNixon_Droppedr

生物学家发现珊瑚和海蛞蝓新物种

邱建文教授(生物系)带领研究团队在香港水域发现了一个新的石珊瑚物种,以及两个新的海洋软件动物「海蛞蝓」物种。新发现的珊瑚物种属于常被称为「太阳珊瑚」的「筒星珊瑚属」,两个海蛞蝓新种则分别命名为「食角孔珊瑚背鳃海蛞蝓」及「褐带背鳃海蛞蝓」。是次在常见的海洋生物族群中发现新物种,彰显了香港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CoralSpecies_enews_v1 CoralSpecies_enews_v1

探索儿童语言发展的秘密

Dr Angela He edited Dr Angela He edited

贺晓雪博士(英国语言文学系)研究儿童习得母语背后的机制,发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人类的先天特征,例如与生俱来的生物构造,会影响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语言输入这一后天因素的处理和吸收能力,因此后天的培育应配合先天的条件。研究亦显示,输入语言的适当时机对语言习得十分关键,如睡眠有助将新学的单词和文法融入长期记忆之中。

 

 
转移知识  惠及社群

浸大人工智能升级技术获「安心出行」采用

由徐建良教授(计算机科学系)领导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升级技术,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用于新冠病毒风险通知流动应用程序「安心出行」。此技术能保障私隐,原为应用于浸大校园、全港首个新冠病毒风险警示系统「BU-Trace」而研发。在采用升级技术后,「安心出行」可运用崭新的人工智能算法,配合手机内置的加速计,监测用户的活动模式,自动记录用户离开的士的时间。

LeaveHomeSafe adopts AI-enhanced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HKBU LeaveHomeSafe adopts AI-enhanced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HKBU

加强安全数据共享和分析

徐建良教授与褚晓文教授(计算机科学系)领导一项数据共享和分析研究项目,获研究资助局协作研究金拨款港币670万元资助。该项目名为「基于区块链和可信计算的用户可控的数据共享及分析」,将专注于开发新的区块链和可信计算技术,以实现用户可控的数据共享、搜索和分析。

COMP COMP

浸大对国家航天工程作出贡献

秦莱茵女士(视觉艺术院)在「中国神舟太空飞船护航椅」肩负重要设计任务。航天员在失重环境长时间执勤后,会出现骨质流失与肌肉萎缩等状况,护航椅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全身承托,是他们降落地球后必需的工具之一。该护航椅方便携带,其设计更加入人体工学概念,确保能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承托力,让他们在椅上休息、活动及适应地球重力时感到舒适。

Landing chairr Landing chairr

有效地澄清网上错误信息

Xinzhi_Zhang_2022pic_2 Xinzhi_Zhang_2022pic_2

张昕之博士(新闻系)的一项研究项目探讨专业传讯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上查核事实和澄清信息的手法,并通过实验设计,评估他们发布的查核和澄清信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效用。研究结果有助公共部门、新闻机构、记者和科技企业设计更有效的信息和沟通策略,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从而为公众提供正确和经过验证的信息,实现更佳沟通。

 

互动地图以崭新方式呈现历史

邝智文博士(历史系)及其研究团队开发电子互动历史地图,以「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8至25日)为主题,可用作本港学校教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和使用地图的兴趣,并促进社会上对历史的研究。地图通过结合数码技术与历史内容,让观众可以自由地与不同类别的数据互动,探索战役的时间轴线,超越传统文字层面来体验历史事件。

interactive historical map interactive historical map

以虚拟实景技术与音乐重塑「壮游」

Yoonie Han博士(音乐学院)获浸大「知识转移合作种子基金」支持开展跨学科项目,结合音乐与崭新科技,展现17至19世纪欧洲贵族子弟盛行的旅行「壮游」。项目包括一系列自由曲式乐曲,辅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壮游行程常见的地点。此外,项目将开发手机应用程序,让公众能够自行选择游览路线并自创个人的体验。

成立创新、转化及政策研究院

为促进浸大创新科研的转化和发展,大学成立「创新、转化及政策研究院」(ITPR),推动策略性联盟、协作,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发展和应用。ITPR担当桥梁角色,为学者寻求协作伙伴,同时为业界物色浸大具潜力的创新科技。

培育艺术科技创业者

为培育艺术科技及从事科研的创业者,知识转移处举办BU Ideas Galore!比赛,助浸大研究人员与学生开启创业之路,将科研成果和创意理念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在比赛「艺术科技」组别夺得大奖的队伍由视觉艺术学生组成,他们的得奖意念是设计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将扩增实境技术融入艺术治疗,提高大众在疫情下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周圆圆博士(物理系)则凭借钙钛矿半导体研究获得「创新」组别大奖,该技术有潜力推动太阳能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