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一代领袖专才

20231215_AnnualReport_banner-28 20231215_AnnualReport_banner-28
.
提供优质跨学科教育

培养跨学科人才 应对未来挑战

为装备学生拥抱科技创新带来的可能性,同时应对相关挑战,浸大于2022-23学年新增四个跨学科本科课程,包括艺术及科技文理学士(荣誉)、工商管理文学士(荣誉)(全球娱乐)、创新医疗及社会健康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理学士(荣誉),以及文理及科技学士(荣誉)自定义主修。四个新课程旨在培育未来领袖和创新人才,懂得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以便将来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胜任不同专业及新兴行业的工作。

与Google香港合作提升学生数码技能

浸大与Google香港合作,为文理及科技学士(荣誉)自定义主修(BAScT)学生提供「Google智慧数码人才计划2023」一系列网上学习课程。该计划内容涵盖目前市场渴求的数码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解难和分析能力。BAScT二年级学生将获得Google香港提供的奖学金,在2023-24学年免费修读Google智慧数码人才计划的课程,学习相关技能。

互动艺术科技装置展现学生创意

四十六名修读艺术及科技文理学士(荣誉)课程的学生于互动展览《Colours: from inner self to outer worlds》展出其创意作品。学生通过运用传感器和数码工具,探索色彩的力量,并透过互动的方式,将观众与他们的艺术科技装置链接起来。

联校论坛探讨跨学科发展与创新

浸大作为第三届沪港大学联盟理事会的理事长单位,与副理事长单位同济大学、岭南大学合办2022沪港大学联盟年会暨沪港高校跨学科发展与创新论坛。该论坛以「共融共赢 共创新科学」为主题,邀得来自海外大学的学者和联盟院校成员的代表参与并发言。他们以各自院校的特色和优势领域为例,探讨跨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
与时并进的教育模式

培育未来创意人才

浸大于2022年7月1日成立创意艺术学院,致力为香港培育新一代创意人才,并协助香港发展成为国家和世界级的创意艺术枢纽。新学院由电影学院、音乐学院和视觉艺术院组成,是最优秀的艺术和艺术家诞生和汇聚的理想平台。新学院亦促进不同创意艺术学科的学者相互协作,为未来的教学和研究立下新的典范。

01 01

访问学人计划提升新闻业界水平

由传理学院推出的「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工作者访问学人」计划,是全港首个同类计划,旨在为在职新闻工作者提供于浸大休假进修的机会。计划由黄应士教授发起,并由黄沈慧珍纪念基金支持成立。今届共有四名资深传媒人成功入选。获选的访问学人分别是:(左起)李伟达先生、伍江川先生、洪金法先生,以及陈子凌先生。

02 02

培训未来商界领袖

浸大与德勤咨询(香港)有限公司(德勤)在2022年9月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双方将携手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以培育未来的商界领袖。根据合作备忘录,浸大与德勤携手探索不同的合作机会,包括在论坛、研讨会、讲座与工作坊等活动上分享业界的真知灼见;为浸大学生提供发展事业机会;以及支持学生的商业项目、师友计划与研究工作等学习活动。

03 03

数码教学开创教育新模式

为了推动虚拟教学的发展,以及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浸大于年内制定一套全面的虚拟教学实践框架,包括提升校园数码化、提供网上学习平台与电子工具的培训和支持、培养数码道德与素养、收集数据以保证质素,以及确保学生均可平等地获取数码资源。

浸大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拨款资助,于2021至2023年间推展30个项目和计划,以推动虚拟教学的策略性发展。当中包括运用科技辅助评核模式,检视在网上教学和混合教学环境中的评核模式,并提出修订建议,从而推展由科技辅助的真确评核方法,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角色。

另外,浸大亦参与六个获拨款支持的跨院校协作项目,包括领导项目「以混合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学术诚信与品德的重视 ─ 发展『增强现实』软件的应用」,透过混合教学模式,结合流动通讯科技与增强现实软件,教导学生认识、讨论和分享学术诚信与品德议题。

此外,中医药学院获教资会的教学发展及语言培训补助金资助,推出为期两年的项目,根据学生于真实生活应用中医骨伤知识和技巧的体验,开展虚拟现实学习平台。

透过全人教育提升学生多元能力

歌词创作班展示学生的音乐和文学创作才华

在周耀辉教授(人文及创作系)任教的「中文歌词创作课程」,学生学习中文歌词创作,并以「无常家+」为主题,深入访问36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了解「家」对他们的意义,以及他们如何应对人生的无常。完成访谈后,同学们把36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转化成动人心弦的歌词,并在学生音乐会中演出歌曲作为课程的专题项目。歌词创作班获田家炳基金会和创新服务学习中心支持。

04 04

学生创作动画角色亮相国际授权展

修读互动媒体系「动画角色及故事画面设计」科目的学生,在香港国际授权展摊位展出原创动画角色。该展览于2023年4月21至2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是全球授权业的旗舰活动,为设计者和新兴品牌提供曝光机会并建立网络。浸大是香港首间与著名品牌授权企业羚邦集团合作的大学,并在国际认可的展览会上展示学生作品。

05 05

应用公关写作技巧编写访谈录

麦嘉盈博士(传播系)教导40名学生专业公关写作技巧,更让他们学以致用,完成编写《走访慈山》一书。在这别具意义的项目中,学生访问慈山寺的法师、学员、义工和同工,将访谈内容结集成书,介绍慈山寺的使命与主要服务范畴。学生透过生动活泼的文章,带领读者练习正念、体会慈心观和认识自己。

06 06

透过艺术活动将中华文化带入社区

通识教育科目「中华文化在社区」藉着专题学习体验,让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的不同层面。萧欣浩博士(中国语言文学系)指导学生分析范文、融入艺术元素于教学活动设计,并与中学合作,从中学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跨学科知识。萧博士带领学生与社区伙伴合作,举办以「文化与科技」为题的市集活动,分享学习成果,并向社区推广中国及本地文化。

07 07

中文写作与口述历史留住文化遗产

历史系和语文中心合办跨学科通识总整课程「服务学习与实践:香港『老故事』书写」,提高学生对口述历史访谈技巧和人物故事书写的理解。学生其后设计和推行服务学习活动,透过与社区内的长者访谈,并运用不同形式的媒体重新呈现他们的生活故事,将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课程通过富有意义的历史记录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科生于国际会议发布跨学科研究成果

由计算机科学系和音乐学院共七名本科生合作的研究项目「MoMusic: 以动作驱动人机协作音乐创作与表演系统」, 在美国人工智能促进协会举办的第13届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发布成果。该研究项目结合人工智能、音乐理论和人机互动元素,创造新的和弦结构。能够参与国际研讨会为本科生提供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与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并展示跨学科合作如何推动创新。

国际学生协作项目设计虚拟现实游戏

互动媒体系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展开交流计划,各挑选六名学生合作设计虚拟世界。学生采用先进的三维动画工具,携手创作虚拟现实游戏原型,并藉着遥距协作继续开发游戏内容。他们的作品将于ANIMEX 国际动画、视觉特效和游戏节上展示,该国际年度活动旨在推广动画艺术和计算机游戏发展。

08 08

促进通识教育合作

通识教育处推出计划「GE Peer Support “Buddy” Programme」,促进通识教育科目老师互相协作,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这计划不但有助提升包容和理解,还支持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最佳学习体验。此外,通识教育处与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携手合作,透过各合作院校的优势来加强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师生伙伴关系。这项跨院校合作计划获教资会的教学发展及语言培训补助金拨款资助。

启发学生创意

「全球大学电影奖2022」展现年轻电影人的才华

由浸大电影学院主办的「全球大学电影奖」,获公认为香港学界所举办最瞩目的国际性电影盛事。活动踏入第三届,共有来自全球约100个国家或地区的2,300多份作品参赛。颁奖典礼于网上直播,运用创新的虚拟场景和先进科技,精心设计出奇幻电影场景,重现经典电影的场面,吸引逾一千名观众观看。来自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院的参赛作品《$75 000》夺得年度金奖。

09 09

真实电影双周激发学生创造力

电影学院于 2022 年 10 月举办活动「真实电影双周:亲密‧放大」,让学生和社区从更广阔角度了解纪录片行业。该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非虚构类型电影,并建立多元研究环境。活动放映的电影包括著名导演和学生的作品,并邀得五名香港纪录片制片人参与监制学生的作品。「真实电影双周」除了影片放映,还举办论坛和工作坊,带来丰富的活动内容。

浸大举办首映礼呈献首部出品电影

浸大于2022年7月为其首部出品的电影《心里美》举辧首映礼,约有400多名嘉宾出席欣赏。《心里美》的制作获「德育推广种子基金」支持,该基金由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于2017年捐赠予浸大电影学院。《心里美》的故事以一个由浸大「新媒体及影视创意写作文学士课程」的学生及校友所创作的剧本为蓝本,浸大学生和校友亦在该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担任不同岗位。

10 10

推广创意华文作家

文学院成立的「华语作家创作坊」(创作坊)于2022年10月举办「年度卓越华语作家」活动,邀得著名诗人西川与浸大学生交流。创作坊在2023年3至4月举办「华语驻校作家计划」及「香港驻校作家计划」,应邀的驻校作家包括小说家朱宥勋先生、诗人黄灿然先生,以及小说家林三维女士,他们参与讲座与写作班等多个活动,与广大读者分享作品和写作经验。

11 11
(左起)西川先生、朱宥勋先生、黄灿然先生和林三维女士

国际知名作家启发创意

「国际作家工作坊」于2022年10月举行「年度卓越作家」活动,邀请英国桂冠诗人Simon Armitage先生参与对谈会,并主持写作大师班,与浸大学生分享其诗歌创作心得。另外,由「国际作家工作坊」举办的年度文学节在2023年3月举行,以「湍流 · 恬然 · 跨学科创作」为主题,邀得两位本年度驻校作家参与,她们分别是中国内地小说家颜歌女士和美国小说家Violet Kupersmith女士。八位作家亦来港参与文学节,在文学朗读活动中与公众分享作品。

12 12
(左起)Simon Armitage先生、颜歌女士和Violet Kupersmith女士

提升音乐学生的专业发展

音乐学院举行首届「黄雅忠年轻作曲家奖」颁奖典礼,以嘉许创作出色乐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世界知名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团,选出三位本科学生为得奖者。吕健乐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得主分别为梅敏诗和郭春萍。他们除了获颁奖金,一等奖作品更会由屡夺殊荣的法国新一代弦乐四重奏乐团Quatour Arod作全球首演。

13 13

学生和校友于文学奬取佳绩

语文中心举办「第12届大学文学奬」,以提升年轻人对写作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今届大学文学奬共收得逾370份参赛作品,包括新诗、散文和短篇小说。五名浸大学生和校友凭借优秀文采,夺得多个奖项。为进一步向年青学生推广创意写作,大学文学奬增设中学组别,超过120间中学的学生角逐少年作家奬。

14 14

.

 
全力支持体育运动发展

支持精英运动员兼顾学业与运动发展

浸大全力支持香港体育运动发展,多年来进行运动科学的研究,并提供全面多元的运动科学和运动管理等课程,为香港培训体育人才。浸大自2016年起设立「精英运动员入学计划」,为多位香港全职运动员提供弹性的进修安排。

大学其后优化该计划,并配合教资会于2022年开展的「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持及入学计划」,推出「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专为希望在浸大学习的香港优秀运动员而设,以充份发挥他们于体育和学术方面的潜力。浸大会为获计划取录的学生提供个人化辅导、学业咨询、心理培育和生涯规划,并提供灵活的学习安排以配合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日程。

15 15

十五名精英运动员展开浸大求学之旅

浸大于2022-23学年透过「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取录了15名香港精英运动员,包括奥运金牌剑击运动员张家朗。该批学生运动员为多个体育项目的中国香港队现役或前成员,包括田径、剑击、空手道、榄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及武术。他们获大学颁发奖学金,入读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课程一年级或三年级。

16 16
.
创新引领卓越教学方法

语文中心学者获颁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文静娴女士(语文中心)所属的「跨学科英语课程」团队,荣获教资会颁发「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协作团队组别)。「跨学科英语课程」是校内英语课程的补充项目,为学生提供适时、适用并因应不同学科设计的英语学习素材,同时为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创造协同效益和合作机会,至今已获逾30个学系、60个课程、100位教学人员和一万名学生采用。

17 17

教职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肯定

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领导的「学术诚信与道德—扩增实境技术」项目(简称「诚信智径」),获国家教育部颁发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诚信智径」利用扩增实境技术把抽象的学术诚信与道德议题,以情境案例的模式展现。

此外,「联校心理健康推广计划」同样获得二等奖。该计划的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黄富强教授和潘佳雁博士(社会工作系)。该项目为学生提供正式及非正式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发展潜能,又以正向转化教育的理念,帮助他们探索生命的意义。

18 18
由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领导的团队
19 19
黄富强教授
20 20
潘佳雁博士
 
扩阔学生全球视野

延伸学习计划拓展学生眼界

为扩阔学生的视野,浸大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BNU-HKBU UIC)携手合作,筹备于2023-24学年推出延伸学习计划,促进学生在香港和珠海校园的交流。延伸学习计划让浸大学生可以在BNU-HKBU UIC学习一学年或一学期。浸大亦举办了首届「文化探索之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吸引200 名学生参观BNU-HKBU UIC校园并加深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实践浸大「一校两园」策略。

21 21

培养家国情怀

浸大积极培养学生对国民身分的认同感,除了开设课程与举办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还设立浸大学生升旗队,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并为他们提供发展领袖能力和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

大学亦举办考察团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让学生透过参观大湾区不同地标,以及与BNU-HKBU UIC的师生交流,更深入认识国家的最新发展和成就。

此外,学生事务处举办「GO Out Excursion Series 400」一系列短途交流团和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文化,培养他们对国民身分的认同感。

促进多元共融

浸大致力建立多元和共融的环境,推行多项措施,以促进校园多元化和共融,其中一个项目是由谭廸诗博士(人文及创作系)策划的播客制作工作坊。该项目与香港非洲中心合作,教导学生专业播客制作技巧。学生透过参与工作坊,与社区各界人士进行文化交流,扩阔视野,并加深对人文和创意写作的了解。

此外,大学推出「CARE舍堂村计划」,包括成立资助金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资源,并推动校园共融。资助金除了支持学生举办工作坊和分享会,加深学生对少数族裔的认识与促进文化交流,还支持少数族裔学生参与海外交流计划。

文化交流助培育世界公民

浸大与驻香港韩国文化院,以及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在校园内合办「Hallyu Haru! Korean Fiesta 2023」韩国嘉年华,以促进文化交流,并推广校园多元文化共融。此大型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吸引超过1, 500名浸大师生参与,反应踊跃。

浸大亦为学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交流机会。视觉艺术院与13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学院合作,推出「共享校园」平台,连系学生、教学人员和专业人士,互相交流知识,分享创意体验。在此学年,浸大学生参与了由「共享校园」举办的七个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分别位于伦敦、苏黎世、雅典与曼谷。

大学不单举办多个跨文化交流计划,还透过「HKBU Backpacker Learning 2022-23」项目,支持由学生主导的海外学习活动。此外,工商管理学院推出导师计划,连系国际研究生与在港的国际毕业生,以协助研究生适应香港、了解本地社会文化,以及实践所学。这些多元化的措施丰富浸大学生和毕业生的全球视野。

23 23
22a 22a

实习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学生在学期间汲取工作经验,将有助他们为投身职场做好准备。在2022-23年,逾800名浸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工作机会,当中实习职位由内地、香港,以及澳洲、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南非与南韩等海外国家的机构提供。这些实习机会让学生培养职场技能和累积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此外,浸大还举办了「雇主午餐会」和「研究生雇主午餐会」,让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认识各行各业的雇主。大学于年内在校园举办五场招聘展览,让学生准备投身职场,为社会不同领域作出贡献。

24 24

推广心灵健康

学生事务处举办「精神健康急救队长计划」,一连五天在校内摆设摊位,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工作坊,向浸大社群推广关注精神健康。摊位由学生担任的「精神健康急救队长」负责摆设。

学生事务处的辅导中心自2021年推出「精神健康急救队长计划」以来,至今招募和培训了约450名学生队长。他们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证书课程」和助人技巧训练,懂得识别并为有情绪支持需要的朋辈提供实时协助。

25 25
培育具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服务学习和社会创新培育未来领袖

服务学习和社会创新均是浸大全人教育重要的部分。服务学习结合专业学习与饶富意义的社区服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学在此学年开办58个服务学习课程,逾2,300名学生修读。校园首个协作空间TriAngle则支持社会创新项目,年内共举办超过160个社会创新活动,获得逾4,000名学生参与,并为由学生主导的社会创新项目提供了逾 11,000小时的支持。

为庆祝创新服务学习中心成立五周年,浸大在校内举办展览,展示服务学习成果。庆祝活动邀得逾百位嘉宾出席,包括社区合作伙伴、社会创业家,以及香港和海外服务学习和社会创新实践人士。

26 26

学生主导创新项目促进社会共融

由浸大学生主导,题为「The Essence of Sundays」的社会创新项目,旨在加强香港本地和外籍家庭佣工社群之间的联系。该项目由视觉艺术院学生Angelique “Lyka” Santos领导,获得创新服务学习中心设立的社会创新启动基金资助。她组织了六场社区艺术活动,让学生们透过不同活动和访谈,积极与外籍家庭佣工互动,并在 TriAngle 举办了专题展览和经验分享会。

27 27

藉废物升级再造教育气候议题

修读由宗妤博士(人文及创作系)策划的「气候变化文学与文化」课程的学生,到香港多个海滩收集海洋垃圾。他们运用创意,将海洋垃圾升级再造,转化为一件件艺术品。这些作品在一个名为「水生:气候艺术展」的展览中展出。课程通过收集海洋垃圾和制作艺术品的实践体验,加深学生了解海洋垃圾、气候变化,以及人水关系等议题。

为社区提供传译服务

在赵南博士(翻译、传译及跨文化研究系)的指导下,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为社会和公共机构提供语言传译服务。学生在社区合作伙伴举办的活动和展览中提供专业翻译、实时传译和接续传译服务,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本科生于活动中担任项目经理,而研究生则担任传译员。

藉插画向轮班工人致敬

修读「实验性插画」课程的浸大学生,展现他们的创意与插画技巧,藉着作品诉说轮班工作者的故事。在黄咏珊女士(视觉艺术院)任教的插画课中,学生完成了多个项目,包括社论插画、社区肖像和视觉叙事项目等。在视觉叙事项目,学生与宣扬社会影响力故事的平台Hong Kong Shifts合作,就所选轮班工人进行社区研究,并创作一系列漫画。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于《Shifts Illustrated》展览。学生透过与社区伙伴合作,学会在创作中渗入社区元素、应用视觉传意知识,以及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28 28

创意活动提升关爱动物意识

一年一度的「社创籽」计划汇聚不同学系的学生,合作开展创新方案和连系社区的活动,为社会带来正向影响。2022-23年「社创籽」计划以「感『动』传承」为主题,举办一系列工作坊,提升人们关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参加者了解到动物救援组织的工作和挑战,以及流浪动物面临的困难后,运用设计思维技巧,构思社会创新提案来应对问题。

一支学生队伍就香港的野猪设计元素,在计划的比赛环节中夺冠。该队伍举办远足活动,结合有关野猪栖息习惯的游戏,让参与学生透过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安全地观察野猪生态,从中认识保育动物的重要性。

29 29
新课程培育未来领袖

为培养新一代商界领袖,工商管理学院与大学图书馆和领英学习合作,由2023-24学年开始为工商管理学生推出自定义进度的网上学习课程。工商管理学院亦与海外院校,包括法国里昂商学院和KEDGE高等商学院,以及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双学位课程。

同时,社会科学院设计了一系列新研究讲座,以支持博士生学习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和传理学院,以及BNU-HKBU UIC,将合办新的体育健康与传播学文学硕士学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