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一代領袖專才

20231215_AnnualReport_banner-28 20231215_AnnualReport_banner-28
.
提供優質跨學科教育

培養跨學科人才 應對未來挑戰

為裝備學生擁抱科技創新帶來的可能性,同時應對相關挑戰,浸大於2022-23學年新增四個跨學科本科課程,包括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榮譽)、工商管理文學士(榮譽)(全球娛樂)、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士(榮譽)/ 理學士(榮譽),以及文理及科技學士(榮譽)自訂主修。四個新課程旨在培育未來領袖和創新人才,懂得融會貫通不同學科知識,以便將來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勝任不同專業及新興行業的工作。

與Google香港合作提升學生數碼技能

浸大與Google香港合作,為文理及科技學士(榮譽)自訂主修(BAScT)學生提供「Google智慧數碼人才計劃2023」一系列網上學習課程。該計劃內容涵蓋目前市場渴求的數碼技能,並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解難和分析能力。BAScT二年級學生將獲得Google香港提供的獎學金,在2023-24學年免費修讀Google智慧數碼人才計劃的課程,學習相關技能。

互動藝術科技裝置展現學生創意

四十六名修讀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榮譽)課程的學生於互動展覽《Colours: from inner self to outer worlds》展出其創意作品。學生通過運用傳感器和數碼工具,探索色彩的力量,並透過互動的方式,將觀眾與他們的藝術科技裝置連結起來。

聯校論壇探討跨學科發展與創新

浸大作為第三屆滬港大學聯盟理事會的理事長單位,與副理事長單位同濟大學、嶺南大學合辦2022滬港大學聯盟年會暨滬港高校跨學科發展與創新論壇。該論壇以「共融共贏 共創新科學」為主題,邀得來自海外大學的學者和聯盟院校成員的代表參與並發言。他們以各自院校的特色和優勢領域為例,探討跨學科的發展與創新。

.
與時並進的教育模式

培育未來創意人才

浸大於2022年7月1日成立創意藝術學院,致力為香港培育新一代創意人才,並協助香港發展成為國家和世界級的創意藝術樞紐。新學院由電影學院、音樂學院和視覺藝術院組成,是最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誕生和匯聚的理想平台。新學院亦促進不同創意藝術學科的學者相互協作,為未來的教學和研究立下新的典範。

01 01

訪問學人計劃提升新聞業界水平

由傳理學院推出的「香港浸會大學新聞工作者訪問學人」計劃,是全港首個同類計劃,旨在為在職新聞工作者提供於浸大休假進修的機會。計劃由黃應士教授發起,並由黃沈慧珍紀念基金支持成立。今屆共有四名資深傳媒人成功入選。獲選的訪問學人分別是:(左起)李偉達先生、伍江川先生、洪金法先生,以及陳子凌先生。

02 02

培訓未來商界領袖

浸大與德勤咨詢(香港)有限公司(德勤)在2022年9月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雙方將攜手合作,建立夥伴關係,以培育未來的商界領袖。根據合作備忘錄,浸大與德勤攜手探索不同的合作機會,包括在論壇、研討會、講座與工作坊等活動上分享業界的真知灼見;為浸大學生提供發展事業機會;以及支援學生的商業項目、師友計劃與研究工作等學習活動。

03 03

數碼教學開創教育新模式

為了推動虛擬教學的發展,以及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體驗,浸大於年內制定一套全面的虛擬教學實踐框架,包括提升校園數碼化、提供網上學習平台與電子工具的培訓和支援、培養數碼道德與素養、收集資料以保證質素,以及確保學生均可平等地獲取數碼資源。

浸大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撥款資助,於2021至2023年間推展30個項目和計劃,以推動虛擬教學的策略性發展。當中包括運用科技輔助評核模式,檢視在網上教學和混合教學環境中的評核模式,並提出修訂建議,從而推展由科技輔助的真確評核方法,讓學生更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角色。

另外,浸大亦參與六個獲撥款支援的跨院校協作項目,包括領導項目「以混合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對學術誠信與品德的重視 ─ 發展『增强現實』軟件的應用」,透過混合教學模式,結合流動通訊科技與增强現實軟件,教導學生認識、討論和分享學術誠信與品德議題。

此外,中醫藥學院獲教資會的教學發展及語言培訓補助金資助,推出為期兩年的項目,根據學生於真實生活應用中醫骨傷知識和技巧的體驗,開展虛擬實境學習平台。

透過全人教育提升學生多元能力

歌詞創作班展示學生的音樂和文學創作才華

在周耀輝教授(人文及創作系)任教的「中文歌詞創作課程」,學生學習中文歌詞創作,並以「無常家+」為主題,深入訪問36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了解「家」對他們的意義,以及他們如何應對人生的無常。完成訪談後,同學們把36個獨一無二的故事轉化成動人心弦的歌詞,並在學生音樂會中演出歌曲作為課程的專題項目。歌詞創作班獲田家炳基金會和創新服務學習中心支持。

04 04

學生創作動畫角色亮相國際授權展

修讀互動媒體系「動畫角色及故事畫面設計」科目的學生,在香港國際授權展攤位展出原創動畫角色。該展覽於2023年4月21至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全球授權業的旗艦活動,為設計者和新興品牌提供曝光機會並建立網絡。浸大是香港首間與著名品牌授權企業羚邦集團合作的大學,並在國際認可的展覽會上展示學生作品。

05 05

應用公關寫作技巧編寫訪談錄

麥嘉盈博士(傳播系)教導40名學生專業公關寫作技巧,更讓他們學以致用,完成編寫《走訪慈山》一書。在這別具意義的項目中,學生訪問慈山寺的法師、學員、義工和同工,將訪談內容結集成書,介紹慈山寺的使命與主要服務範疇。學生透過生動活潑的文章,帶領讀者練習正念、體會慈心觀和認識自己。

06 06

透過藝術活動將中華文化帶入社區

通識教育科目「中華文化在社區」藉着專題學習體驗,讓學生探索中華文化的不同層面。蕭欣浩博士(中國語言文學系)指導學生分析範文、融入藝術元素於教學活動設計,並與中學合作,從中學習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跨學科知識。蕭博士帶領學生與社區夥伴合作,舉辦以「文化與科技」為題的市集活動,分享學習成果,並向社區推廣中國及本地文化。

07 07

中文寫作與口述歷史留住文化遺產

歷史系和語文中心合辦跨學科通識總整課程「服務學習與實踐:香港『老故事』書寫」,提高學生對口述歷史訪談技巧和人物故事書寫的理解。學生其後設計和推行服務學習活動,透過與社區內的長者訪談,並運用不同形式的媒體重新呈現他們的生活故事,將知識和理論付諸實踐。課程通過富有意義的歷史記錄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本科生於國際會議發布跨學科研究成果

由計算機科學系和音樂學院共七名本科生合作的研究項目「MoMusic: 以動作驅動人機協作音樂創作與表演系統」, 在美國人工智能促進協會舉辦的第13屆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研討會上發布成果。該研究項目結合人工智能、音樂理論和人機互動元素,創造新的和弦結構。能夠參與國際研討會為本科生提供寶貴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與專家分享研究成果,並展示跨學科合作如何推動創新。

國際學生協作項目設計虛擬實境遊戲

互動媒體系與英國提賽德大學展開交流計劃,各挑選六名學生合作設計虛擬世界。學生採用先進的三維動畫工具,攜手創作虛擬實境遊戲原型,並藉着遙距協作繼續開發遊戲內容。他們的作品將於ANIMEX 國際動畫、視覺特效和遊戲節上展示,該國際年度活動旨在推廣動畫藝術和電腦遊戲發展。

08 08

促進通識教育合作

通識教育處推出計劃「GE Peer Support “Buddy” Programme」,促進通識教育科目老師互相協作,分享有效的教學策略。這計劃不但有助提升包容和理解,還支援教學人員為學生提供最佳學習體驗。此外,通識教育處與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攜手合作,透過各合作院校的優勢來加強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師生夥伴關係。這項跨院校合作計劃獲教資會的教學發展及語言培訓補助金撥款資助。

啟發學生創意

「全球大學電影獎2022」展現年輕電影人的才華

由浸大電影學院主辦的「全球大學電影獎」,獲公認為香港學界所舉辦最矚目的國際性電影盛事。活動踏入第三屆,共有來自全球約100個國家或地區的2,300多份作品參賽。頒獎典禮於網上直播,運用創新的虛擬場景和先進科技,精心設計出奇幻電影場景,重現經典電影的場面,吸引逾一千名觀眾觀看。來自法國國立當代藝術研究院的參賽作品《$75 000》奪得年度金獎。

09 09

真實電影雙週激發學生創造力

電影學院於 2022 年 10 月舉辦活動「真實電影雙週:親密‧放大」,讓學生和社區從更廣闊角度了解紀錄片行業。該活動旨在激發學生探索非虛構類型電影,並建立多元研究環境。活動放映的電影包括著名導演和學生的作品,並邀得五名香港紀錄片製片人參與監製學生的作品。「真實電影雙週」除了影片放映,還舉辦論壇和工作坊,帶來豐富的活動內容。

浸大舉辦首映禮呈獻首部出品電影

浸大於2022年7月為其首部出品的電影《心裏美》舉辧首映禮,約有400多名嘉賓出席欣賞。《心裏美》的製作獲「德育推廣種子基金」支持,該基金由偉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於2017年捐贈予浸大電影學院。《心裏美》的故事以一個由浸大「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課程」的學生及校友所創作的劇本為藍本,浸大學生和校友亦在該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擔任不同崗位。

10 10

推廣創意華文作家

文學院成立的「華語作家創作坊」(創作坊)於2022年10月舉辦「年度卓越華語作家」活動,邀得著名詩人西川與浸大學生交流。創作坊在2023年3至4月舉辦「華語駐校作家計劃」及「香港駐校作家計劃」,應邀的駐校作家包括小說家朱宥勳先生、詩人黃燦然先生,以及小說家林三維女士,他們參與講座與寫作班等多個活動,與廣大讀者分享作品和寫作經驗。

11 11
(左起)西川先生、朱宥勳先生、黃燦然先生和林三維女士

國際知名作家啟發創意

「國際作家工作坊」於2022年10月舉行「年度卓越作家」活動,邀請英國桂冠詩人Simon Armitage先生參與對談會,並主持寫作大師班,與浸大學生分享其詩歌創作心得。另外,由「國際作家工作坊」舉辦的年度文學節在2023年3月舉行,以「湍流 · 恬然 · 跨學科創作」為主題,邀得兩位本年度駐校作家參與,她們分別是中國內地小說家顏歌女士和美國小說家Violet Kupersmith女士。八位作家亦來港參與文學節,在文學朗讀活動中與公眾分享作品。

12 12
(左起)Simon Armitage先生、顏歌女士和Violet Kupersmith女士

提升音樂學生的專業發展

音樂學院舉行首屆「黃雅忠年輕作曲家獎」頒獎典禮,以嘉許創作出色樂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世界知名藝術家組成的評審團,選出三位本科學生為得獎者。呂健樂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得主分別為梅敏詩和郭春萍。他們除了獲頒獎金,一等獎作品更會由屢奪殊榮的法國新一代弦樂四重奏樂團Quatour Arod作全球首演。

13 13

學生和校友於文學奬取佳績

語文中心舉辦「第12屆大學文學奬」,以提升年輕人對寫作的興趣,並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今屆大學文學奬共收得逾370份參賽作品,包括新詩、散文和短篇小說。五名浸大學生和校友憑藉優秀文采,奪得多個獎項。為進一步向年青學生推廣創意寫作,大學文學奬增設中學組別,超過120間中學的學生角逐少年作家奬。

14 14

.

 
全力支持體育運動發展

支援精英運動員兼顧學業與運動發展

浸大全力支持香港體育運動發展,多年來進行運動科學的研究,並提供全面多元的運動科學和運動管理等課程,為香港培訓體育人才。浸大自2016年起設立「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為多位香港全職運動員提供彈性的進修安排。

大學其後優化該計劃,並配合教資會於2022年開展的「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推出「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專為希望在浸大學習的香港優秀運動員而設,以充份發揮他們於體育和學術方面的潛力。浸大會為獲計劃取錄的學生提供個人化輔導、學業諮詢、心理培育和生涯規劃,並提供靈活的學習安排以配合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日程。

15 15

十五名精英運動員展開浸大求學之旅

浸大於2022-23學年透過「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取錄了15名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奧運金牌劍擊運動員張家朗。該批學生運動員為多個體育項目的中國香港隊現役或前成員,包括田徑、劍擊、空手道、欖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及武術。他們獲大學頒發獎學金,入讀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課程一年級或三年級。

16 16
.
創新引領卓越教學方法

語文中心學者獲頒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文靜嫻女士(語文中心)所屬的「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榮獲教資會頒發「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協作團隊組別)。「跨學科英語課程」是校內英語課程的補充項目,為學生提供適時、適用並因應不同學科設計的英語學習素材,同時為英語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創造協同效益和合作機會,至今已獲逾30個學系、60個課程、100位教學人員和一萬名學生採用。

17 17

教職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肯定

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領導的「學術誠信與道德—擴增實境技術」項目(簡稱「誠信智徑」),獲國家教育部頒發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誠信智徑」利用擴增實境技術把抽象的學術誠信與道德議題,以情境案例的模式展現。

此外,「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劃」同樣獲得二等獎。該計劃的項目團隊成員包括黃富強教授和潘佳雁博士(社會工作系)。該項目為學生提供正式及非正式的學習機會,讓他們發展潛能,又以正向轉化教育的理念,幫助他們探索生命的意義。

18 18
由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領導的團隊
19 19
黃富強教授
20 20
潘佳雁博士
 
擴闊學生全球視野

延伸學習計劃拓展學生眼界

為擴闊學生的視野,浸大與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BNU-HKBU UIC)攜手合作,籌備於2023-24學年推出延伸學習計劃,促進學生在香港和珠海校園的交流。延伸學習計劃讓浸大學生可以在BNU-HKBU UIC學習一學年或一學期。浸大亦舉辦了首屆「文化探索之旅」,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吸引200 名學生參觀BNU-HKBU UIC校園並加深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實踐浸大「一校兩園」策略。

21 21

培養家國情懷

浸大積極培養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除了開設課程與舉辦活動,加深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認識,還設立浸大學生升旗隊,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並為他們提供發展領袖能力和個人成長的寶貴機會。

大學亦舉辦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讓學生透過參觀大灣區不同地標,以及與BNU-HKBU UIC的師生交流,更深入認識國家的最新發展和成就。

此外,學生事務處舉辦「GO Out Excursion Series 400」一系列短途交流團和活動,進一步讓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文化,培養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

促進多元共融

浸大致力建立多元和共融的環境,推行多項措施,以促進校園多元化和共融,其中一個項目是由譚廸詩博士(人文及創作系)策劃的播客製作工作坊。該項目與香港非洲中心合作,教導學生專業播客製作技巧。學生透過參與工作坊,與社區各界人士進行文化交流,擴闊視野,並加深對人文和創意寫作的了解。

此外,大學推出「CARE舍堂村計劃」,包括成立資助金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資源,並推動校園共融。資助金除了支持學生舉辦工作坊和分享會,加深學生對少數族裔的認識與促進文化交流,還支援少數族裔學生參與海外交流計劃。

文化交流助培育世界公民

浸大與駐香港韓國文化院,以及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在校園內合辦「Hallyu Haru! Korean Fiesta 2023」韓國嘉年華,以促進文化交流,並推廣校園多元文化共融。此大型校園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超過1, 500名浸大師生參與,反應踴躍。

浸大亦為學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交流機會。視覺藝術院與13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學院合作,推出「共享校園」平台,連繫學生、教學人員和專業人士,互相交流知識,分享創意體驗。在此學年,浸大學生參與了由「共享校園」舉辦的七個國際暑期學校項目,分別位於倫敦、蘇黎世、雅典與曼谷。

大學不單舉辦多個跨文化交流計劃,還透過「HKBU Backpacker Learning 2022-23」項目,支援由學生主導的海外學習活動。此外,工商管理學院推出導師計劃,連繫國際研究生與在港的國際畢業生,以協助研究生適應香港、了解本地社會文化,以及實踐所學。這些多元化的措施豐富浸大學生和畢業生的全球視野。

23 23
22a 22a

實習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學生在學期間汲取工作經驗,將有助他們為投身職場做好準備。在2022-23年,逾800名浸大學生參與實習或工作機會,當中實習職位由內地、香港,以及澳洲、德國、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南非與南韓等海外國家的機構提供。這些實習機會讓學生培養職場技能和累積相關行業的實際工作經驗。

此外,浸大還舉辦了「僱主午餐會」和「研究生僱主午餐會」,讓應屆畢業生和研究生認識各行各業的僱主。大學於年內在校園舉辦五場招聘展覽,讓學生準備投身職場,為社會不同領域作出貢獻。

24 24

推廣心靈健康

學生事務處舉辦「精神健康急救隊長計劃」,一連五天在校內擺設攤位,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感工作坊,向浸大社群推廣關注精神健康。攤位由學生擔任的「精神健康急救隊長」負責擺設。

學生事務處的輔導中心自2021年推出「精神健康急救隊長計劃」以來,至今招募和培訓了約450名學生隊長。他們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證書課程」和助人技巧訓練,懂得識別並為有情緒支援需要的朋輩提供即時協助。

25 25
培育具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

服務學習和社會創新培育未來領袖

服務學習和社會創新均是浸大全人教育重要的部分。服務學習結合專業學習與饒富意義的社區服務,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大學在此學年開辦58個服務學習課程,逾2,300名學生修讀。校園首個協作空間TriAngle則支援社會創新項目,年內共舉辦超過160個社會創新活動,獲得逾4,000名學生參與,並為由學生主導的社會創新項目提供了逾 11,000小時的支援。

為慶祝創新服務學習中心成立五周年,浸大在校內舉辦展覽,展示服務學習成果。慶祝活動邀得逾百位嘉賓出席,包括社區合作夥伴、社會創業家,以及香港和海外服務學習和社會創新實踐人士。

26 26

學生主導創新項目促進社會共融

由浸大學生主導,題為「The Essence of Sundays」的社會創新項目,旨在加強香港本地和外籍家庭傭工社群之間的聯繫。該項目由視覺藝術院學生Angelique “Lyka” Santos領導,獲得創新服務學習中心設立的社會創新啟動基金資助。她組織了六場社區藝術活動,讓學生們透過不同活動和訪談,積極與外籍家庭傭工互動,並在 TriAngle 舉辦了專題展覽和經驗分享會。

27 27

藉廢物升級再造教育氣候議題

修讀由宗妤博士(人文及創作系)策劃的「氣候變化文學與文化」課程的學生,到香港多個海灘收集海洋垃圾。他們運用創意,將海洋垃圾升級再造,轉化為一件件藝術品。這些作品在一個名為「水生:氣候藝術展」的展覽中展出。課程通過收集海洋垃圾和製作藝術品的實踐體驗,加深學生了解海洋垃圾、氣候變化,以及人水關係等議題。

為社區提供傳譯服務

在趙南博士(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的指導下,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為社會和公共機構提供語言傳譯服務。學生在社區合作夥伴舉辦的活動和展覽中提供專業翻譯、即時傳譯和接續傳譯服務,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本科生於活動中擔任項目經理,而研究生則擔任傳譯員。

藉插畫向輪班工人致敬

修讀「實驗性插畫」課程的浸大學生,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插畫技巧,藉着作品訴說輪班工作者的故事。在黃詠珊女士(視覺藝術院)任教的插畫課中,學生完成了多個項目,包括社論插畫、社區肖像和視覺敘事項目等。在視覺敘事項目,學生與宣揚社會影響力故事的平台Hong Kong Shifts合作,就所選輪班工人進行社區研究,並創作一系列漫畫。他們的學習成果展示於《Shifts Illustrated》展覽。學生透過與社區夥伴合作,學會在創作中滲入社區元素、應用視覺傳意知識,以及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28 28

創意活動提升關愛動物意識

一年一度的「社創籽」計劃匯聚不同學系的學生,合作開展創新方案和連繫社區的活動,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2022-23年「社創籽」計劃以「感『動』傳承」為主題,舉辦一系列工作坊,提升人們關注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參加者了解到動物救援組織的工作和挑戰,以及流浪動物面臨的困難後,運用設計思維技巧,構思社會創新提案來應對問題。

一支學生隊伍就香港的野豬設計項目,在計劃的比賽環節中奪冠。該隊伍舉辦遠足活動,結合有關野豬棲息習慣的遊戲,讓參與學生透過有趣而富有意義的活動,安全地觀察野豬生態,從中認識保育動物的重要性。

29 29
新課程培育未來領袖

為培養新一代商界領袖,工商管理學院與大學圖書館和領英學習合作,由2023-24學年開始為工商管理學生推出自訂進度的網上學習課程。工商管理學院亦與海外院校,包括法國里昂商學院和KEDGE高等商學院,以及西班牙納瓦拉大學,合作開辦研究生雙學位課程。

同時,社會科學院設計了一系列新研究講座,以支援博士生學習跨學科研究的方法。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和傳理學院,以及BNU-HKBU UIC,將合辦新的體育健康與傳播學文學碩士學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