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中先生 陈冠中先生
陈冠中先生

荣誉大学院士 (2020)

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曾言道:「历史学家记载故事,小说家则创造故事。」陈冠中先生的职业生涯多姿多彩,最初当记者、办杂志,后来涉足电影及其他媒体行业,继而投身写作,出版小说作品,他的文化旅途丰盛而奇妙,他的著作也印证了福斯特的观察。
 
陈先生于上海出生,在香港长大。他在香港大学主修社会学及政治科学,1974年毕业后远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新闻学研究生课程,认识到一些思想较激进的学者并受其启蒙,更初次接触反文化,眼界大开。
 
在波士顿留学期间,以年轻读者为对象的地下周报对陈先生影响至深,因此他回港任职《The Star》(星报)记者一段短时间后,于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先后担任总编辑及出版人长达23年。《号外》出版后不久已大受欢迎,成为中产人士和知识分子必读的潮流文化刊物。
 
陈先生也热爱电影,于80年代香港电影全盛时期投身电影界担任编剧,首部作品《等待黎明》由香港著名导演梁普智先生执导,并获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陈先生之后与多位著名导演合作,参与制作十多出香港电影和三出美国电影,包括荷里活导演王颖执导的《一碗茶》。
 
到了90年代初期,陈先生开始涉足大中华区的国际媒体业务,曾在台湾创办有线电视台,期间撰写的电视剧本《总统的故事》更成为他的首部华文小说。纵然成就不绝,陈先生不曾自满或停步,一直到了2003年,他开始专心写作,成为全职作家。
 
陈先生迄今出版了25部著作,他希望透过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昔日当记者的经验令他能够凭敏锐的观察力洞悉社会的细微变化,观察人们的应对和反应。他的著作总能反映人们因世局不断变化而要面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的种种矛盾,也能看出他因掌握东西方文化价值而对跨文化议题有更敏锐的触觉。
 
《香港三部曲》及《中国三部曲》是陈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前者由《太阳膏的梦》(后更名为《浅水湾》)(1984)、《什么都没有发生》(1999)及《金都茶餐厅》(2003)三部作品组成,记述了1997年前后香港的社会及政局变化,当时香港及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兴盛,让港人有机会追求物质享受,在陈先生笔下,他们为满足物欲,甚至漠视社会局势变化,犹如香港「什么都没有发生」。
 
作为一位华文作家,陈先生一直希望撰写与中国社会相关的作品。他曾在国内居住及工作逾十载,见证了中国经济起飞,以及全国各地因而出现的稳定而微妙的变化。于2009年出版的《盛世》,讲述北京年轻一代只为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彷佛遗忘了前人所经历的艰苦磨难,无法领悟生命的重要价值。这部小说旋即获得全球关注,先后被翻译成13种语言,奠定了陈先生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陈先生随后两部探讨中国社会的小说作品—《裸命》(2013)及《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2015),同样成为世界文坛的焦点。《裸命》透过藏族司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普遍的民族观点,并探讨社会不公、西藏的商业化现象及文化转变等问题。《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则邀请读者发挥想象,假如历史可以改写,现在会变成怎样?藉此引导读者猜想另一个未来。这两部著作后来连同《盛世》结集成《中国三部曲》。
 
陈先生的小说作品获高度评价,其著作《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于2016年荣获浸大第六届「红楼梦奖」专家推荐奖,入选台湾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2001年至2015年华文长篇小说20部」,以及《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华文小说。陈先生于2013年获选为香港书展年度作家,在书展举行期间主讲的三场讲座均座无虚席,共有逾1,300名读者到临听取他分享创作心得。
 
陈先生的著作意念大胆,令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无限拓展,让读者读来赏心悦目。凡拜读过其作品的读者,虽或未能回想内容的每项细节,却不曾忘记小说如何触动心灵,引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观看世界。陈先生的著作启发了不少学者思维,并有助推动有关中国的讨论和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