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理学博士 (2021)
丁健教授是抗肿瘤药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学术领袖之一。丁健教授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92年获日本国立九州岛大学颁授医学博士学位。他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教授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2015年当选为世界科学院院士。
丁健教授长期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从而造福临床肿瘤患者,推动中国的创新药物走向世界,以满足中国药理学界的健康需求。他在分子标靶治疗法的创新以及「抗肿瘤药物研发 — 敏感标志物探究—耐药机制探明— 联合用药方案制定」四位一体的药物转化研发平台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丁教授创新的含义,我们首先要了解对肿瘤患者进行标准化疗及标靶治疗之间的区别。虽然化疗药物能有效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但不幸的是,许多健康细胞也同时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标靶疗法则只对与肿瘤相关的特定分子靶标发挥作用。为了防止正常细胞在肿瘤治疗中遭杀死,丁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了新的分子生物标记物,特别是信号转导及耐药性的分子基础,使其团队得以揭示数种标靶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及作用机制。为此,分子标靶治疗法可以切断或关闭使肿瘤细胞生长的信号,或发出信号让肿瘤细胞自我毁灭,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及个性化的肿瘤症治疗。
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丁教授和他的团队系统地改进了肿瘤药物治疗窗,并揭示了10余个创新候选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已获批及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超过280项。目前在丁教授作为主要发明人的16种抗肿瘤候选新药中,有六种正同时在美国、日本及澳洲进行临床试验,有两种正在申请新药上市,而其他多种候选新药则正在进行系统性的临床前研究评价。这些创新药物至关重要,为患者分层和克服耐药性提供了分子基础。丁教授还牵头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及药效学评价体系,为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奠定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基础。
丁教授无疑是抗肿瘤药物科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他目前担任《中国药理学报》主编,并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逾340篇论文,将其知识前沿扩展至国际舞台,其中包括《细胞》、《肿瘤症细胞》、《细胞研究》、《肝病学》、《自然—通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临床肿瘤研究》及《肿瘤研究》,而且论文已被引用超过8,000次。
丁教授的杰出成就也受到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10余项享有盛誉的奖项,其中包括在2009年及2013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及2010年上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外,他还于2020年获颁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16年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杰出成就奖、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丁健教授获澳门科技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丁教授是一位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同时展现出其科学专长及工作热情。他不仅真正关心中国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通过支持有关领域的教学研究,继续传授知识并激励下一代。丁教授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支持者,曾出席学院于2012年举办的首届国际中药创新药物研发高峰论坛并担任演讲嘉宾,分享他在研发靶向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真知灼见。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他获聘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荣誉教授。丁教授的指导和建议,使中医药学院在研发药物方面的发展获益良多,并增强了中医药学院与中科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