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逢国议员 马逢国议员
马逢国议员

荣誉大学院士 (2019)

马逢国议员是现任香港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别议员。从投身电影界到从政,他一直致力通过改革及立法,为香港和内地社会带来正面的转变。

马议员生于香港,长于香港。在他心中,父亲是勤奋的君子,尽心为国。父亲虽不曾解释他名字的含义,但马议员相信其名字隐藏着爱国的情怀。他在求学时期参与学生运动时,已显示出传承了父亲的热诚。

马议员在香港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投身电影界,在内地电影业先驱鳯凰影业担任发行和推广。嗣后马议员的电影事业屡创高峰,于1980年代成为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推动创新的中国功夫电影热潮。其中《少林寺》是首批中港合作的大型制作之一,不但是少数能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更把中国功夫打造成世界潮流。

马议员毕生致力追求「真、善、美」,深信透过电影的普及性和强大感染力,可以探索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改革。他特别看重《秋菊打官司》能让各地观众窥察内地纯朴无华的生活;又欣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透过四位女士的经历,侧写香港1960年代末的动荡不安。马议员认为这类电影不但反映社会现象,亦能通过艺术影像,引起观众的共鸣,传扬人性的善良。正如他说:「我深信电影的社会使命,是要触动人心。」

过去40年,马议员见证了中国电影业在改革前后巨大而深远的蜕变。他又积极提倡保障电影版权和推行电影检查制度、检讨烟火特技的运用,并推动成立香港电影资料馆。1986年,香港影业协会成立,提倡保障电影从业员的权益,马议员是创会会员并出任副主席。此外,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电影注册和版权认证两个制度于1993年在港正式运作,其后更获中国国家版权局采用。

马议员高瞻远瞩,深信「年轻人可以是激进的社运者,但当年过30,思想日趋成熟,便应该为社会作出坚实而恒久的贡献。」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马议员开始涉足政坛,实践雄心壮志,贡献公共事务。他参与促成影视界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下的两地紧密合作;又认为大湾区的发展能为香港的运动、演艺、文化和出版等创意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可加强粤港澳的合作、投资和人才交流。

多年来马议员对推动香港成为创意枢纽贡献良多,曾任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2004-2010),香港演艺学院校董会成员(2004)及副主席(2005-2006),以及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2013-2019)。他自2009年及2015年起,分别出任香港旅游业议会独立理事及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成员。2004年,马议员获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马议员于2011至2016年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咨议会成员,亦是校董会辖下校园拓展及设施管理委员会及荣誉大学院士委员会成员;现为浸大传理学院电影学院的荣誉顾问。马议员经常和年轻人分享他的经验和灼见,为广播界、电影界和新闻界培育后进。他十分认同浸会大学的博雅教育理念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工作,深信浸大学生可在这个机遇处处的大都会中体验不同的协作模式和视觉技巧,以持续发挥香港的创意精神。

马议员的积极和热诚,是年轻一代的典范,引领他们以愿景和赤诚服务社会。大学十分荣幸能颁予马逢国议员荣誉大学院士衔,以表扬他对香港和内地创意工业与及学界的持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