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探讨疫情大流行

2020年8月28日

新冠肺炎大流行与各地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离效用的争议。 新冠肺炎大流行与各地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离效用的争议。
新冠肺炎大流行与各地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离效用的争议。

 

从许多层面看,新冠肺炎大流行除了是个医疗议题,也是个文化议题。例如是否佩戴口罩,便很大程度关乎文化,而各地的文化价值也影响着一些重要决定。

 

在亚洲地区,民众普遍很快接受戴口罩,但在一些西方国家,民众则对此十分抗拒,更列举医学以至文化理由加以拒绝。文学院院长暨人文学讲座教授乐美德教授认为,这种对戴口罩的抗拒态度,某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着重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的文化观。

 

乐美德教授说:「据我观察,西方社会不少人对所谓『自由』的理解极其肤浅。」这种态度表现於很多方面,例如美国有人认为他们有自由举行「新型冠状病毒派对」,来验证新冠病毒疫情是否骗局。一些大学生也坚持他们有自由趁春季假期往别处度假。在一些北欧国家,即使疫情大流行,人们依旧在货车上举行醉酒毕业狂欢派对,无视社交距离。

 

「新冠肺炎的源头是病毒,但使它成为全球紧急事件以至大流行,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文化所促成。」乐美德教授说。

 

驾驭疫情风暴

 

冯汉柱基金全人教育讲座教授陈锦荣教授进一步阐述文化在疫情大流行所扮演的角色,他表示:「戴口罩的好处、保持社交距离效用的争议,以及抗疫行动中不同的管治和领导风格,都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例子。」

 

他以「船」比喻不同国家和城市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各种「隔离检疫文化」。他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每个国家都经历过同一场风暴,但不同国家和城市用以抵御这场风暴的「船」却各有不同,各自的船有多坚固,坐在船上的人怎样表现,船本身是不是已经存在问题,都可能会令抗疫效果大大不同,新西兰就是其中少数政府与民众齐心抗疫的成功例子。

 

新西兰不断呼吁国民「团结起来应对新冠病毒」,带出同舟共济的讯息。新西兰总理阿德恩没有向病毒宣战,而是把国家形容为「一个500万人的团队」,每位国民都是团队的一份子。新西兰很早已实行极严厉的自我隔离措施,并获得民众普遍支持,违反封锁令的比率极低,嬴得国际赞誉。

 

「新西兰做得最出色的是以同理心出发,政府不会只强调国内生产总值,还重视国民的福祉。」乐美德教授说。「能够安然熬过疫情的都是愿意从『我们』作为出发点、能凝聚民众向心力的地方。」

 

她补充谓这些问题不可能单靠疫苗或科学来解决,而事实上一些传统和价值观确实需要重新深入思考。

 

从文化角度寻求应对疫情之法

 

基於文化有助抗疫的信念,浸大将於今年9月15日和16日一连两天,举行 「疫情以外:新冠肺炎的文化剖析 (COVID-19 and Beyond, Culturally Speaking) 」网上国际研讨会,并由乐美德教授和陈锦荣教授担任研讨会的召集人。是次研讨会旨在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来自不同学科和国家约30名世界知名专家,与参加者一起从文化层面寻求解决新冠疫情危机的方法。

 

有关研讨会的详情,请浏览www.hkbucovidcultureco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