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視角探討疫情大流行

2020年8月28日

新冠肺炎大流行與各地的文化價值息息相關,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離效用的爭議。 新冠肺炎大流行與各地的文化價值息息相關,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離效用的爭議。
新冠肺炎大流行與各地的文化價值息息相關,例子之一是保持社交距離效用的爭議。

 

從許多層面看,新冠肺炎大流行除了是個醫療議題,也是個文化議題。例如是否佩戴口罩,便很大程度關乎文化,而各地的文化價值也影響着一些重要決定。

 

在亞洲地區,民眾普遍很快接受戴口罩,但在一些西方國家,民眾則對此十分抗拒,更列舉醫學以至文化理由加以拒絕。文學院院長暨人文學講座教授樂美德教授認為,這種對戴口罩的抗拒態度,某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着重個人主義和個人自由的文化觀。

 

樂美德教授說:「據我觀察,西方社會不少人對所謂『自由』的理解極其膚淺。」這種態度表現於很多方面,例如美國有人認為他們有自由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派對」,來驗證新冠病毒疫情是否騙局。一些大學生也堅持他們有自由趁春季假期往別處度假。在一些北歐國家,即使疫情大流行,人們依舊在貨車上舉行醉酒畢業狂歡派對,無視社交距離。

 

「新冠肺炎的源頭是病毒,但使它成為全球緊急事件以至大流行,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文化所促成。」樂美德教授說。

 

駕馭疫情風暴

 

馮漢柱基金全人教育講座教授陳錦榮教授進一步闡述文化在疫情大流行所扮演的角色,他表示:「戴口罩的好處、保持社交距離效用的爭議,以及抗疫行動中不同的管治和領導風格,都是與文化息息相關的例子。」

 

他以「船」比喻不同國家和城市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各種「隔離檢疫文化」。他認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每個國家都經歷過同一場風暴,但不同國家和城市用以抵禦這場風暴的「船」卻各有不同,各自的船有多堅固,坐在船上的人怎樣表現,船本身是不是已經存在問題,都可能會令抗疫效果大大不同,新西蘭就是其中少數政府與民眾齊心抗疫的成功例子。

 

新西蘭不斷呼籲國民「團結起來應對新冠病毒」,帶出同舟共濟的訊息。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沒有向病毒宣戰,而是把國家形容為「一個500萬人的團隊」,每位國民都是團隊的一份子。新西蘭很早已實行極嚴厲的自我隔離措施,並獲得民眾普遍支持,違反封鎖令的比率極低,嬴得國際讚譽。

 

「新西蘭做得最出色的是以同理心出發,政府不會只強調國內生產總值,還重視國民的福祉。」樂美德教授說。「能夠安然熬過疫情的都是願意從『我們』作為出發點、能凝聚民眾向心力的地方。」

 

她補充謂這些問題不可能單靠疫苗或科學來解決,而事實上一些傳統和價值觀確實需要重新深入思考。

 

從文化角度尋求應對疫情之法

 

基於文化有助抗疫的信念,浸大將於今年9月15日和16日一連兩天,舉行 「疫情以外:新冠肺炎的文化剖析 (COVID-19 and Beyond, Culturally Speaking) 」網上國際研討會,並由樂美德教授和陳錦榮教授擔任研討會的召集人。是次研討會旨在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讓來自不同學科和國家約30名世界知名專家,與參加者一起從文化層面尋求解決新冠疫情危機的方法。

 

有關研討會的詳情,請瀏覽www.hkbucovidcultureco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