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一故事戏剧表演推广共融

2021年11月15日

 

 

在9月24日这个中秋节刚过后的星期五晚上,冒季美牧师纪念礼堂坐满了从浸大校园各处而来的观衆,一同观看期待甚殷的一场浸大学生和残疾演员的联合表演。在现场乐器和道具的帮助下,演员们以动作、歌唱、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法,送上了一场动人的艺术体验。

 

对创意和自我的探索

 

本次演出由「尔剧场」剧团呈献,「尔剧场」是由浸大文学院「美满生活、价值和社会公益」研究领域下的「创意、自我与社会」研究小组所创立,也是学院项目Exploring Creativity and Selves in Hong Kong Disabled Communities的一部分。剧团於 2020 年启动,由英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Benedict Rowlett博士和前人文与创作系副教授李慧心博士领导,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和残疾人士提供参与戏剧表演的机会,藉以鼓励有意义的交流和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培训 掌握窍门

 

在2021-22年,学生在浸大校友兼资深演员伍绮琪女士的指导下接受密集式培训,以了解「一人一故事剧场」这种即兴戏剧形式。即兴戏剧的意思,是演员会聆听和理解观众现场讲述的故事,然后运用一系列表达方法和技巧来把故事重新演绎。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一直与19位有视力或听力障碍的残疾演员合作。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起步并不容易。由於他们与残疾人社群的交流经验有限,不免会感到犹豫,害怕自己显得无礼或冒犯。然而,当学生们跟残疾演员熟稔后,他们变得轻松自若,并开始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比不同之处更多,令各人之间更易建立关系和友谊,令Rowlett博士和伍女士感到欣喜。

 

Rowlett博士表示:「项目把人们亲切地连系在一起。学生们通过共同学习、分享和相互理解,学懂关心他人,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各方都带来深刻的学习经验。」

 

增进对残疾的理解

 

社会对话和社区故事叙述是「尔剧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项目不仅为学生和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合作和相互了解的平台,残疾演员的参与更鼓励衆人反思关於残疾和身份等议题在社会上的规范定义和刻板概念,这令「尔剧场」显得独一无二。超越身体限制的沉浸式交流和故事分享,让学生和观众更加欣赏和理解共融和多元社会的意义。

 

伍女士指出:「演员们证明了残疾实际上也可以变成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的能力,只是社会环境往往缺乏有利条件,令他们受到限制。」

展望未来,Rowlett博士和伍女士希望「尔剧场」可以衍生更多类似的项目。他们的愿景是将「一人一故事」的形式发扬光大,让更多学生和残疾人士参与,并为社会上更广泛的观衆演出。表演艺术和叙事的力量也可促进对残疾人社群的理解和尊重,改变香港对残疾人的观感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