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一故事戲劇表演推廣共融

2021年11月15日

 

 

在9月24日這個中秋節剛過後的星期五晚上,冒季美牧師紀念禮堂坐滿了從浸大校園各處而來的觀衆,一同觀看期待甚殷的一場浸大學生和殘疾演員的聯合表演。在現場樂器和道具的幫助下,演員們以動作、歌唱、戲劇等多種藝術手法,送上了一場動人的藝術體驗。

 

對創意和自我的探索

 

本次演出由「爾劇場」劇團呈獻,「爾劇場」是由浸大文學院「美滿生活、價值和社會公益」研究領域下的「創意、自我與社會」研究小組所創立,也是學院項目Exploring Creativity and Selves in Hong Kong Disabled Communities的一部分。劇團於 2020 年啟動,由英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Benedict Rowlett博士和前人文與創作系副教授李慧心博士領導,主要目標之一是為學生和殘疾人士提供參與戲劇表演的機會,藉以鼓勵有意義的交流和促進個人成長。

 

通過培訓 掌握竅門

 

在2021-22年,學生在浸大校友兼資深演員伍綺琪女士的指導下接受密集式培訓,以了解「一人一故事劇場」這種即興戲劇形式。即興戲劇的意思,是演員會聆聽和理解觀眾現場講述的故事,然後運用一系列表達方法和技巧來把故事重新演繹。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們一直與19位有視力或聽力障礙的殘疾演員合作。

 

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起步並不容易。由於他們與殘疾人社群的交流經驗有限,不免會感到猶豫,害怕自己顯得無禮或冒犯。然而,當學生們跟殘疾演員熟稔後,他們變得輕鬆自若,並開始發現彼此的相似之處比不同之處更多,令各人之間更易建立關係和友誼,令Rowlett博士和伍女士感到欣喜。

 

Rowlett博士表示:「項目把人們親切地連繫在一起。學生們通過共同學習、分享和相互理解,學懂關心他人,培養積極主動的態度,為各方都帶來深刻的學習經驗。」

 

增進對殘疾的理解

 

社會對話和社區故事敘述是「爾劇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該項目不僅為學生和殘疾人提供了一個合作和相互了解的平台,殘疾演員的參與更鼓勵衆人反思關於殘疾和身份等議題在社會上的規範定義和刻板概念,這令「爾劇場」顯得獨一無二。超越身體限制的沉浸式交流和故事分享,讓學生和觀眾更加欣賞和理解共融和多元社會的意義。

 

伍女士指出:「演員們證明了殘疾實際上也可以變成一種自我表達和社會交流的能力,只是社會環境往往缺乏有利條件,令他們受到限制。」

展望未來,Rowlett博士和伍女士希望「爾劇場」可以衍生更多類似的項目。他們的願景是將「一人一故事」的形式發揚光大,讓更多學生和殘疾人士參與,並為社會上更廣泛的觀衆演出。表演藝術和敘事的力量也可促進對殘疾人社群的理解和尊重,改變香港對殘疾人的觀感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