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历史地图还原「香港保卫战」真相

2021年10月29日

 

 

老一辈的香港人经常会谈及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可怕的「三年零八个月」,以及人们在该段日治时期所遭受的苦难。当年香港在沦陷前所经历的,是一场为期 18 天的战事,史称「香港保卫战」(1941 年 12 月 8至 25 日)。如今,历史系的研究团队新开发的互动地图为这场战役还原真相。

 

一场短暂却意义重大的战役

 

这场战事是近代香港本地发生过最重大的军事事件,期间超过2,000名士兵和约4,000名平民被杀或受伤。80年过去,当年战争期间发生的事情或者叫许多今天的香港人难以想像和理解。对在数码世界长大的一代来说,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往往显得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鼓励他们了解对香港如此重要的一段历史?历史学系副教授邝智文博士已早有办法。

 

一个持续推广历史教育的项目

 

邝博士和他的团队自2011年开始研究香港保卫战,曾出版中英文书籍和论文,其中包括获得2019年「香港书奖」的《东方堡垒:香港军事史》。

 

随后,邝博士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以开发可用作本港学校教材的香港保卫战主题电子互动历史地图,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和使用地图的兴趣,同时促进社会上对历史的研究。

 

团队在浸大知识转移处及浸大图书馆数码及多媒体服务组协助下,利用两年时间搜集、研究和分析第一手史料。地图的中英文版已於 2021 年 8 月在网上向公众开放,适用於智能设备的移动版本地图亦已经推出。团队目前正在设计教学资源,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使用地图。

 

以崭新方式呈现历史

 

该地图的特点之一是创新地利用了「历史地理资讯系统」(HGIS),将当年英国及日本双方军队使用的战时地图覆盖於Google 地图上。用户可以一览战事的全貌,观看标记於不同时间点的交战双方部队分布、相关军事地点的位置,以及战时人物以第一身角度讲述的故事。 

 

通过结合数码技术与历史内容,观众可以自由地与不同类别的资料互动,探索战役的时间轴线,超越传统文字层面来体验历史事件。

 

地图可展示的资料包括军事单位、300多个战时军事建筑、约80个军人或平民等的真实个人经历、武器的描述、战争罪行场景、战时照片,以及邝博士团队亲身在历史遗迹拍摄的照片等。

 

邝博士的团队成员包括刘咏聪教授、黄文江教授、帅德威博士、谭家齐博士,加上Tony Banham先生、蔡耀伦先生和高添强先生三位香港历史学者。他们共同为香港学生和公众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历史教学方式,通过以视象化形式展示的数据和资料,让用户从前所未有的空间角度和时间维度沉浸於历史世界。在自我导向的探索以及互动中,历史教育将成为一种令人愉快而惊喜的体验。

 

地图可见於以下网站:
https://digital.lib.hkbu.edu.hk/1941hkbattle/zh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