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课程助智障学生学习音乐

2022年6月28日

 

学习音乐对儿童来说不仅是充满趣味的体验,亦可激发其兴趣和才能。音乐科是香港教育局艺术教育的其中一科。在教育局的课程架构下,音乐科是主流学校和特殊学校不可或缺的课程。

浸大主导的一项为期三年的计划,为三间特殊学校发展共四套校本音乐科调适课程与教学策略。音乐课程因应各校需要而编订,涵盖小一至中六,适合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使用。

为特殊学校音乐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教育学系副教授王伟仪博士与团队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港币260万元,为香港的特殊学校提供专业支援,促进智障学童的音乐教育发展。

王博士表示,在特殊学校任教的音乐教师或面对不少挑战。她说:「主修音乐教育的教师可能不曾接受教导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培训,而特殊学校的教师则没有接受过教授音乐的训练。所以,特殊学校的音乐老师需要有专业进修机会和支持,让他们能更有效地设计和教授音乐科调适课程。」

有见及此,浸大团队为全港特殊学校的音乐科教师举办工作坊和经验分享会,提升教师在制定与推行音乐科教学策略的能力。

王博士与团队在过去三年间,为三间特殊学校设计校本音乐科调适课程,以帮助学生欣赏、创作和演奏音乐。新课程著重教授基本音乐概念,按学生的学习需要与程度作出调整,教师亦会根据学习目标和预期学习成果来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并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如运用视觉提示教具及经改装的乐器等。

鼓励学生创作音乐

计划协作伙伴学校之一的天保民学校设计了两套音乐科调适课程,分别给轻度与中度智障学生使用。该校音乐科何老师表示,相比以往课堂,新课程更重于音乐概念教学。为协助学生学习读谱,她利用简谱和颜色来标示乐曲的不同音调,学生能够按照数字和颜色找到相应的音符。何老师又指出,新课程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表达创意,例如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会合作作曲和合唱。这种互动形式的教学,令学生更投入学习,并享受创作音乐的过程。

明爱赛马会乐仁学校则推行了一套给小一至中六严重智障学生的校本音乐科调适课程,让他们学习各种音乐概念,例如聆听音乐学习调性和音色。音乐科刘老师表示,新课程引入多元感官的教学,如课室内的射灯会配合所播放的音乐而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让视障和听障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她亦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出很强的音乐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点头、踢脚,另外有学生在听到大调音乐时会联想到愉快情感而开心地笑。刘老师说,有肢体障碍的智障学生在加装了可调节辅助架的乐器辅助下,也可以学习演奏和创作音乐。

计划由「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是王博士获「优配研究金」资助项目的知识转移成果,该项目就智障学童的音乐创意及音乐科调适课程展开研究,现已完成。本计划在协助特殊学校发展音乐科调适课程及支援音乐教师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王博士与其他特殊学校现正筹备合作发展音乐科调适课程,将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王博士说:「我们的计划除了协助特殊学校教师发展音乐教育,更反映了智障学生也有能力学习音乐。透过为学生调适学习重点和设计音乐学习活动,学校可按其需要和能力来提供学习音乐的机会,让智障学生亦可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以及表达他们在音乐上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