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日本鳗

2023年4月25日

当人们谈及进化和保育议题时,未必会即时联想到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a),但在今天,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日本鳗,确实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它们不仅是沿海环境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也反映着水产养殖的资源,而水产养殖能提供动物蛋白,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由于鳗鱼是日本料理中最重要食材之一,在东亚地区的需求亦殷切,鳗鱼养殖已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确保水产养殖可持续地发展

可持续水产养殖和海洋生物保育的迫切需要,启发了理学院副院长(跨学科发展)兼生物系教授黄港住致力研究以基因组为基础的保育法,从而以新角度审视渔业资源的多样适应性,并使基因组种群鉴定,以及易于感染疾病度的辨别和追溯得以实现。黄教授试图利用日本鳗首个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进一步了解此濒危物种的进化,并为其提供保育用的基因组工具。

黄教授表示:「鳗鱼与其他可持续培殖的鱼类不同,并不是人工养殖的。目前,玻璃鳗都是在野外捕获,再移到渔场养殖。可惜自70年代起,过度捕捉、栖息地消失、污染、洋流改变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已令鳗鱼数量大幅减少。全球的玻璃鳗供不应求,对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揭示基因组图谱

黄教授续说:「基因组资源缺乏一直是鳗鱼保育研究的一大挑战,而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日本鳗基因组的染色体水平组装,有助填补基因组资源的间隙,在进化和保育研究领域亦是具开创性的探索。在辨识日本鳗的适应性特征、抗病性特征和性别决定标记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与进化有关的知识来解构日本鳗的性染色体,并在早期阶段提高重新放养鱼苗的效益。」黄教授的研究结果已在《GigaScience》期刊上发表。

他补充说,这些发现将有助国际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渔业制定有效保护和管理鳗鱼的策略,并为未来有关其他鳗鱼种类(例如欧洲和美洲鳗)以至性染色体进化的研究铺路。

让大自然恢复生机

黄教授总结时点出保育的重要性,发人深省。他表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人口激增、过度消费和工业化对地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引致了第六次的生物大灭绝,令数以十亿计的动、植物物种消失。人类为万物之尊的自私思维打乱了地球的和谐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此外,气候变化、环境与资源管理失当和污染等问题,亦正导致全球自然资源变得稀缺。」

解决的方法则在于人的「感知」(Sentience)。这个词语由哲学家在1630年代所创造,意思是一个人的感受能力,而在黄教授这位现代生物学家口中,「感知」也许就是人类的救赎:「感知包含多元、和谐和健康。我们对生命的感知,不应只局限在对人命的感知。只有尊重自然和生命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变得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