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日本鰻

2023年4月25日

當人們談及進化和保育議題時,未必會即時聯想到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但在今天,具有經濟和生態價值的日本鰻,確實應該得到更多關注。它們不僅是沿海環境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也反映着水產養殖的資源,而水產養殖能提供動物蛋白,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由於鰻魚是日本料理中最重要食材之一,在東亞地區的需求亦殷切,鰻魚養殖已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確保水產養殖可持續地發展

可持續水產養殖和海洋生物保育的迫切需要,啟發了理學院副院長(跨學科發展)兼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致力研究以基因組為基礎的保育法,從而以新角度審視漁業資源的多樣適應性,並使基因組種群鑑定,以及易於感染疾病度的辨別和追溯得以實現。黃教授試圖利用日本鰻首個高質量染色體水平基因組,進一步瞭解此瀕危物種的進化,並為其提供保育用的基因組工具。

黃教授表示:「鰻魚與其他可持續培殖的魚類不同,並不是人工養殖的。目前,玻璃鰻都是在野外捕獲,再移到漁場養殖。可惜自70年代起,過度捕捉、棲息地消失、污染、洋流改變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已令鰻魚數量大幅減少。全球的玻璃鰻供不應求,對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揭示基因組圖譜

黃教授續說:「基因組資源缺乏一直是鰻魚保育研究的一大挑戰,而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揭示了日本鰻基因組的染色體水平組裝,有助填補基因組資源的間隙,在進化和保育研究領域亦是具開創性的探索。在辨識日本鰻的適應性特徵、抗病性特徵和性別決定標記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與進化有關的知識來解構日本鰻的性染色體,並在早期階段提高重新放養魚苗的效益。」黃教授的研究結果已在《GigaScience》期刊上發表。

他補充說,這些發現將有助國際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漁業制定有效保護和管理鰻魚的策略,並為未來有關其他鰻魚種類(例如歐洲和美洲鰻)以至性染色體進化的研究鋪路。

讓大自然恢復生機

黃教授總結時點出保育的重要性,發人深省。他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人口激增、過度消費和工業化對地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引致了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令數以十億計的動、植物物種消失。人類為萬物之尊的自私思維打亂了地球的和諧平衡,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此外,氣候變化、環境與資源管理失當和污染等問題,亦正導致全球自然資源變得稀缺。」

解決的方法則在於人的「感知」(Sentience)。這個詞語由哲學家在1630年代所創造,意思是一個人的感受能力,而在黃教授這位現代生物學家口中,「感知」也許就是人類的救贖:「感知包含多元、和諧和健康。我們對生命的感知,不應只局限在對人命的感知。只有尊重自然和生命的多樣性,世界才能變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