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珍贵乐谱

2023年4月28日

杨汉伦教授在少年时加入政府辖下音乐事务处的香港青年交响乐团,当时她只是个年轻音乐学员,没想到一天自己会成为音乐事务处的专业顾问,并负责一个推广中国音乐的计划。

杨教授为音乐学学者,亦是浸大音乐学院荣休教授。她说:「音乐事务处收藏了大量中乐合奏乐谱,对各地音乐爱好者与学者极具价值。我相信,透过把这些乐谱数码化,并于网上发布,有助世界各地观众学习和欣赏中国音乐。」

她于2019年开始与音乐事务处和浸大图书馆职员洽谈,促成「正风琅嬛」计划的诞生。这计划由浸大图书馆的数码研究资助金(Digital Scholarship Grant)资助,于网上展示逾50首中乐合奏曲的部分或完整乐谱,既保存了中国音乐在香港发展的历史,同时让新一代了解中乐器乐合奏。

音乐和演奏的宝库

杨教授说:「往时很多中乐合奏作品没有既定编配的乐谱,因此当有演出时,乐团需要特意编制新的乐谱。过去40多年,音乐事务处因演出和教学需要,委约了音乐导师与作曲家改编和创作了不少乐曲。 」

她忆述当她还是音乐事务处的学员时,曾亲睹音乐家为特定活动制作乐谱和编写音乐的过程是何等艰巨。「正风琅嬛」计划收藏的乐曲均由经验丰富的音乐家精心创作,反映中乐合奏的表演风格自70年代开始的转变。

计划藏品中,以二胡大师汤良德先生创作的36首乐曲最为突出,大部分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为不同大小或乐器组合的乐团演奏而创作或改编,其中三首乐曲更由香港青年中乐团特意为此计划现场录制。

杨教授说:「汤先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他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时,曾多次率领学生中乐团表演及于海外演出。我还记得他演出时的风采,他对音乐的那份热爱令人难忘。」她希望计划藏品不仅展现汤先生的音乐路,还能对今后中乐学生有所启发。

计划除了保存这些珍贵乐谱作研究和演奏用途,亦提供中国合奏音乐和中国乐器分类的数据。另外,计划的网站以数码化方式展出香港青年中乐团由1978至2019年的音乐会场刊,呈现乐团与中国器乐在香港的发展。

克服将藏品数码化的挑战

搜集和处理作品数据的过程本来已充满挑战,全球疫情爆发更令计划面临重重困难。防疫措施打乱了计划进度,而表演场所关闭则打乱了乐团演出和录制的安排。

幸而,杨教授和团队与音乐事务处和浸大图书馆数码创新及研究一直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图书馆高级助理馆长兼数码创新及研究部主管王信娴女士说:「这计划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较预期时间长。我们的团队主要负责计划的管理和发展,包括建立数据模板、乐谱索引、数码化藏品和开发计划网站。」

周浩智博士是图书馆的数码学术研究经理,负责网站的开发工作。他说:「参与这计划最具挑战性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是有机会与不同范畴的团队合作,包括技术开发人员、图书管理员与音乐学者,他们各有独特的观点,但网站最后都能够将每个人的愿景变为现实。」

计划于2022年8月推出,是每个参与者的心血结晶。杨教授认为,若非团队各人的热诚和坚持,计划难以顺利完成,团队成员赖婉儿小姐、罗浩泽博士和音乐事务处总音乐主任徐英辉先生尤其功不可没。

她说:「计划进行期间,一些团队成员离港发展,但仍遥距参与项目。即使计划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大家都坚持下去,希望能与大众分享这些乐谱,推广音乐。我的音乐教育始于香港,我可以藉这计划回馈社会,希望它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并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