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传送方式助治疗阿兹海默症

2023年12月6日

20231206 20231206
李敏教授(左)和Ashok Iyaswamy博士开发创新的钩藤化合物传送方式,以治疗阿兹海默症。

 

认知障碍症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挑战,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脑细胞会退化并死亡,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目前全球有5,500多万名认知障碍症病人,单是香港已有逾10万名长者患有认知障碍症,预计到了2039年会增加三倍,超过33万人。

阿兹海默症并无根治的方法,现有的治疗只能推迟病情及控制症状。浸大过往研究发现,从中草药钩藤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诺辛碱-B」能有效治疗阿兹海默症。 然而,要穿过血脑屏障来增加大脑对柯诺辛碱-B的吸收,仍是一项挑战。

由浸大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教与学)李敏教授和教学科研部研究助理教授Ashok Iyaswamy博士,以及由本地、内地和海外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由细胞释放出来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开发将柯诺辛碱-B传递至大脑的新方法。

研究评估外泌体是否阿兹海默症的有效药物载体,结果已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研究团队操控小鼠的神经元细胞,令这些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其表面的转接蛋白 Fe65出现过度表达。Fe65参与淀粉样蛋白前体的运作,淀粉样蛋白前体对阿兹海默症的发展有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外泌体表面的 Fe65增强了外泌体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水平较高的神经元细胞的靶向性,以及与这些神经元细胞相互作用的能力。淀粉样蛋白前体水平升高,是阿兹海默症的典型特征。

为评估柯诺辛碱-B作为阿兹海默症药物的潜力,研究团队将柯诺辛碱-B载入经改造的外泌体中,再注射至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小鼠体内。结果显示,载有柯诺辛碱-B的改造外泌体,可提升小鼠的自噬活动,并穿过血脑屏障,将柯诺辛碱-B传递至大脑,从而令累积的淀粉样蛋白减少三成。

此外,研究人员为阿兹海默症小鼠进行各种行为测试,结果发现注射载有柯诺辛碱-B的改造外泌体,可改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

李敏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外泌体很有潜力成为一种向大脑输送药物,用以治疗阿兹海默症的新方法。虽然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索,但这项研究为未来发展出治疗阿兹海默症的药物带来希望。我们希望这项研究最终能造福长者、神经退化的高风险人士,以及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