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有遗失/找回的东西」寻回希望

2023年2月22日

浸大的歌词创作班与作曲班都是校内热门的课程,两者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人文及创作系周耀辉教授任教的「中文歌词创作课程」(HUMN 3025)向来深受欢迎,吸引来自不同学系的学生报读。在2021-2022学年,歌词班联同由音乐学院特邀讲师陈浩然先生执教的作曲课程(MUSI2068),合办了歌曲制作及分享计划「所有遗失/找回的东西」。这计划是两个课程首度合作,获创新服务学习中心和田家炳基金会支持。

学生以「遗失」与「找回」为主题,察看香港和城里生活的人在过去一年「遗失」了什么,如文化,或个人所失去的如健康、工作及理想等。学生共采访了17个对象,包括前记者、少数族裔人士、长期病患者和戒毒者,了解他们如何面对「遗失」并「找回」心志继续向前。

20230206_discoverHKBU_LostAndFind_r 20230206_discoverHKBU_LostAndFind_r
学生以「遗失」与「找回」为计划的主题。

 

学生其后就每个受访者的故事分别创作两首歌词作品,诉说「遗失」与「找回」两面,再由作曲班学生为每首歌谱写旋律,他们合共创作出34首原创歌曲,向这些坚毅不屈的人致敬,印证他们失而复得的经历。

培养人文关怀

周教授说:「除了教导学生创作歌词的技巧外,指导他们如何与受访者倾谈亦同样重要:他们需要用心聆听,对受访者保持尊重和好奇,亦要发问对的问题。我亦提醒学生,他们可以决定如何演绎受访者的故事。毕竟,这并非口述历史练习,而是希望学生学会对他人要有同理心,坦诚面对自己,然后在歌曲中呈现受访者的故事和奋斗经历。」

周教授赞赏学生对计划的投入,他说:「这课程的工作量大,但收获也不少。他们的师兄师姐虽有协助学生,不过整个计划还是由学生主力推动,从订立主题、录制歌曲至制作音乐影片和管理计划的社交平台,学生都亲力亲为。」

YF Lisa YF Lisa
周教授和林婉雯博士分享有关「所有遗失/找回的东西」计划的理念。

 

创新服务学习中心总监林婉雯博士也有同感,她表示:「学生们都很用心接触这些可能被社会边缘化的人,藉着歌曲创作为他们发声,让他们感到受尊重。这种务实的手法正是这计划的独特之处,亦符合我们结合服务社群与推动创新的理念。」

寻找一线希望

修读歌词班的翻译学生吴卓琳分享同学如何构思计划的主题。她说:「香港经历了很大转变,社会上不少传统行业如修补雨伞、吹糖制作等都逐渐消失,但你会见到工艺师傅即使明知行业步向式微,仍为自己热爱的手艺坚持下去。他们排除万难的个人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我们相信不会一切都失去。」

主修电影的学生邝泽衡则为主题歌曲制作音乐影片,对他来说,香港人失去了不少东西,如工作、健康、跟亲人相聚的机会,甚至感受快乐的能力,但事情并非毫无转机。他强调:「即使情况并不理想,我们仍可以在细微的地方找到希望,终有一天我们会失而复得。这正是我们想藉着歌曲表达的讯息。」

因此,从歌曲中可找到红斑狼疮患者Sapphire一直没有放弃治疗,并与他人分享她的康复经验;也可认识曾是街头摄影师的Leo,为生计转到影楼工作,虽然他怀念街拍的随意,但亦甘于接受现实,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对街拍热情不减。

作曲班学生彭君正说:「我们习惯以音乐来表达自己,但这次我们要通过作品来讲述别人的故事。虽然跟不相识的人合作是一种挑战,但能够在歌曲中融合各人的风格,反映我们不同的个性,也是美事。」

发挥创意解决难关

这个跨学科计划原定以演唱会作结,由学生表演34首原创歌曲。日期和地点也定了,但受疫情影响,演唱会最终取消。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学生发挥创意, 转而在网上发布歌曲。

周教授总结道:「让人感受到你的关心,甚至愿意为他们写歌,是你能够为对方所做的最宝贵事情之一。同样地由学生亲自演绎自己的作品,也能为学生注入强大力量。整个计划的制作由始至终都很专业,这要归功于幕前幕后每个人对完成计划的那份决心。最后,我希望把以下两句歌词送给我的学生:

I look around for all the things I've lost
But nothing's found for nothing's truly lost

(我四处寻找所有遗失的东西

但什么也找不到,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