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理学生撰写访谈录 分享慈山寺的故事

2023年1月26日

 

位处大埔翠绿山林中的慈山寺,是一所注入了现代元素的汉传佛教寺院,致力在香港弘扬佛学。院内清幽的环境,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为访客提供一片洗涤心灵、沉淀反思的宁静空间。最近,慈山寺还成为一群浸大学生锻炼专业写作技巧的学习空间,他们最终完成编写《走访慈山》一书。

走出课室 提升学生多元能力

40名修读公关写作课的学生参与了这个别具意义的项目,他们访问慈山寺的法师、学员、义工和同工,将访谈内容结集成书,介绍慈山寺的使命与主要服务范畴。学生透过生动活泼的文章,带领读者练习正念、体会慈心观和认识自己。

教授写作课的传播系副教授麦嘉盈博士负责统筹这个与慈山寺合作的项目。她说:「《走访慈山》让学生运用说故事表达方式,从年青人角度带读者走遍慈山寺每一个角落。」

课程固然让传播学的学生有机会于现实场景应用公关写作技巧,但对于麦博士而言,帮助学生在疫情期间培养抗逆力,亦是她筹办这项目的动力。她曾参与由慈山寺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至善科学中心合办的「幸福的科学与艺术」课程,从中更了解慈山寺的服务宗旨。

她说:「这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把正向心理学应用到教学中,以帮助学生面对逆境、认清自我感受和改善与他人的连系。」她希望学生通过编写这书,能够在课堂以外加强个人能力与特质的培养。

转化知识为丰硕成果

在筹备阶段,学生获安排到慈山寺参观,认识该寺的建筑特色及博物馆收藏的佛像,并了解寺院的服务运作,并有机会尝试练习禅修。麦博士说:「这趟丰富充实的行程,有助学生在搜集资料、拟定访问内容和撰写人物故事时,头脑更清晰,落笔更细腻。」

不少学生是第一次参观慈山寺。四年级学生宫铫霞表示:「导赏员和法师耐心地带我们参观寺内不同地点,并详细解答我们的问题。经过这一次难忘的导赏体验,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期待。」

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负责整个出书过程的不同环节,包括撰文、编辑、设计与摄影。《走访慈山》内容涵盖慈山寺四个主要服务范畴,包括「慈山关怀」、「慈山学院」、「慈山艺术」和「青年教育」,文章以人物访谈为主,流露佛学对受访者生命的启发与影响。学生亦运用创意手法来表达正念和认识自己等概念,如加入互动游戏、知识锦囊、趣味小测验,增加读者的参与度并从中学习反思。

学生很感激有机会能够学以致用。铫霞说:「这次经验让我学会了如何从零开始把一本书做好。由事前资料搜集、实地取材,至内容审核、排版校对,每一步都能让我运用到公关写作的技能。」看到自己的制作成功面世,又将所学知识转变为成果,她感到非常自豪。

极具启发性的体验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项目让他们重新认识佛教。四年级学生杨芷晴表示,在参与项目前,她对佛教的历史背景与艺术文化只是一知半解。她说:「透过这个项目,我有机会了解到慈山寺同工的想法和经历,从而明白到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甚至每一件佛教艺术展览品,都有他们独一无二的意义。我很高兴能够将他们的故事带到读者面前,为人带来心灵慰藉。」

学生对这次学习体验反应正面,令麦博士感到欣慰。她衷心感谢慈山寺秘书长倪思瀚居士给予学生这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她说:「这项目不仅令读者明白到慈山寺为市民服务背后的重大意义,更让我的学生跟慈山寺的同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在寺内宁静的环境中,学生透过与每位受访者的真诚相处,领悟到身心觉知、修习正念静心,以及善待身边人。」

如欲了解《走访慈山》项目,请浏览项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