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理學生撰寫訪談錄 分享慈山寺的故事

2023年1月26日

 

位處大埔翠綠山林中的慈山寺,是一所注入了現代元素的漢傳佛教寺院,致力在香港弘揚佛學。院內清幽的環境,與城市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為訪客提供一片洗滌心靈、沉澱反思的寧靜空間。最近,慈山寺還成為一群浸大學生鍛鍊專業寫作技巧的學習空間,他們最終完成編寫《走訪慈山》一書。

走出課室 提升學生多元能力

40名修讀公關寫作課的學生參與了這個別具意義的項目,他們訪問慈山寺的法師、學員、義工和同工,將訪談內容結集成書,介紹慈山寺的使命與主要服務範疇。學生透過生動活潑的文章,帶領讀者練習正念、體會慈心觀和認識自己。

教授寫作課的傳播系副教授麥嘉盈博士負責統籌這個與慈山寺合作的項目。她說:「《走訪慈山》讓學生運用說故事表達方式,從年青人角度帶讀者走遍慈山寺每一個角落。」

課程固然讓傳播學的學生有機會於現實場景應用公關寫作技巧,但對於麥博士而言,幫助學生在疫情期間培養抗逆力,亦是她籌辦這項目的動力。她曾參與由慈山寺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至善科學中心合辦的「幸福的科學與藝術」課程,從中更了解慈山寺的服務宗旨。

她說:「這課程讓我學會了如何把正向心理學應用到教學中,以幫助學生面對逆境、認清自我感受和改善與他人的連繫。」她希望學生通過編寫這書,能夠在課堂以外加強個人能力與特質的培養。

轉化知識為豐碩成果

在籌備階段,學生獲安排到慈山寺參觀,認識該寺的建築特色及博物館收藏的佛像,並了解寺院的服務運作,並有機會嘗試練習禪修。麥博士說:「這趟豐富充實的行程,有助學生在搜集資料、擬定訪問內容和撰寫人物故事時,頭腦更清晰,落筆更細膩。」

不少學生是第一次參觀慈山寺。四年級學生宮銚霞表示:「導賞員和法師耐心地帶我們參觀寺內不同地點,並詳細解答我們的問題。經過這一次難忘的導賞體驗,我對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期待。」

學生分成小組,分別負責整個出書過程的不同環節,包括撰文、編輯、設計與攝影。《走訪慈山》內容涵蓋慈山寺四個主要服務範疇,包括「慈山關懷」、「慈山學院」、「慈山藝術」和「青年教育」,文章以人物訪談為主,流露佛學對受訪者生命的啟發與影響。學生亦運用創意手法來表達正念和認識自己等概念,如加入互動遊戲、知識錦囊、趣味小測驗,增加讀者的參與度並從中學習反思。

學生很感激有機會能夠學以致用。銚霞說:「這次經驗讓我學會了如何從零開始把一本書做好。由事前資料搜集、實地取材,至內容審核、排版校對,每一步都能讓我運用到公關寫作的技能。」看到自己的製作成功面世,又將所學知識轉變為成果,她感到非常自豪。

極具啟發性的體驗

對於一些學生來說,這項目讓他們重新認識佛教。四年級學生楊芷晴表示,在參與項目前,她對佛教的歷史背景與藝術文化只是一知半解。她說:「透過這個項目,我有機會了解到慈山寺同工的想法和經歷,從而明白到寺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項目,甚至每一件佛教藝術展覽品,都有他們獨一無二的意義。我很高興能夠將他們的故事帶到讀者面前,為人帶來心靈慰藉。」

學生對這次學習體驗反應正面,令麥博士感到欣慰。她衷心感謝慈山寺秘書長倪思瀚居士給予學生這個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她說:「這項目不僅令讀者明白到慈山寺為市民服務背後的重大意義,更讓我的學生跟慈山寺的同工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在寺內寧靜的環境中,學生透過與每位受訪者的真誠相處,領悟到身心覺知、修習正念靜心,以及善待身邊人。」

如欲了解《走訪慈山》項目,請瀏覽項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