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社区的故事

2023年5月30日

他们每天的工作包括将即制美食送到客户门前、把各式商品陈列到便利店货架上,又或是从半夜开始印刷报纸直至清晨。他们有的更需监察天气与海面的变化,当泳客遇溺时拯救生命。他们是轮班工作者,在不同行业的前线岗位待命,确保我们的城市日复一日运作如常。

修读「实验性插画」课程的浸大学生,在《Shifts Illustrated》展览中,展现他们的创意与插画技巧,藉着作品诉说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展览由视觉艺术院与社会企业「Hong Kong Shifts」合办,获浸大创新服务学习中心支持。

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黄咏珊女士(Pat Wong)是一位才华洋溢的插画家,在商业插画方面成就备受肯定。她除了任教插画课,亦负责策划今次展览。她表示:「这科目不单教授学生插画知识和技巧,更鼓励他们走出课室,与校外的人和社区互动。学生透过与小区伙伴合作,学会在创作中渗入社区元素、应用视觉传意知识,以及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藉插画向轮班工人致敬

在为期12周的插画课中,学生完成了多个项目,包括社论插画、社区肖像和视觉叙事项目等。今次展览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各自从Hong Kong Shifts平台挑选一篇关于轮班工人的专访文章。Hong Kong Shifts是一个宣扬社会影响力故事的平台,在过去三年搜集与分享轮班工人的故事,藉此推动社会共融与连系。在接着的六星期内,学生与该社企合作,就所选人物进行社区研究和实地探访,重新诠释工人的故事,并创作一系列漫画,以视觉叙事,每份作品分四页共12格。

漫画作品以双色绘制,呈现七名轮班工人的日常生活,为社会默默付出。这些充满创意的插画没有显示工人的面部表情或加入文字叙述,让观众自由理解故事。

视觉艺术院四年级学生李尚儒的创作受到沙滩救生员的故事启发。她说:「我以前认为当救生员是很容易的事,但从专访中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细节,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她的作品以淡青色为海水的颜色,实在地描绘出变幻莫测的天气、海浪冲击的危险,以及拯溺过程,突显救生员工作的种种挑战。

热爱艺术的工商管理学院二年级学生梁遨轩,从便利店收银员的故事取得灵感。他说:「我们在便利店购物时往往很匆忙,甚少注意到店员的工作。我在漫画中加入店员给货架上货的情景,希望观众留意到她的辛劳与付出。」为确保作品准确无误,遨轩特意在一周内四次探访一家邻近的便利店,每次逗留约一小时,以观察店员的工作实况。

两名学生受到这个项目启发,希望透过艺术为社区带来影响。尚儒喜爱探索一些少被讨论的社会话题,希望利用视觉艺术作品来唤起人们关注;遨轩有兴趣与不同社区中心合作,运用自己的插画技巧来加深公众与社区的连系。

艺术为沟通的媒介

艺术经常会以视觉叙述事情,因此艺术教育不仅是教授艺术技巧或实践手法,也是学习如何说故事和表达想法的途径。

Pat在实验性插画课实践这理念,着重教导说故事的能力。她认为插画是一种沟通工具,艺术家要说出动听故事,在创作时必须有同理心。

她说:「同理心可提高艺术家对外界的触觉,而他们对外界的关心亦会影响其创作过程。无论作品是否跟社区有关,你仍是通过创作与人交流。」

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并加强与社区联系,她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在今年一月,她带领学生前往深水埗布市场「棚仔」写生,在市场搬迁前与档贩实地访谈。另外,她亦邀请本地艺术家来校分享艺术实践和经验,有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知识。在今次展览,她与位于深水埗的多用途艺术空间「合舍」合作,让学生与观众和邻舍分享他们的视角。

Pat希望学生享受创作插画的过程,并获得富有意义的体验。她说:「这项目为学生提供机会连系他人和社区,当中经历能为他们带来启发,成为他们创作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