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社區的故事

2023年5月30日

他們每天的工作包括將即製美食送到客戶門前、把各式商品陳列到便利店貨架上,又或是從半夜開始印刷報紙直至清晨。他們有的更需監察天氣與海面的變化,當泳客遇溺時拯救生命。他們是輪班工作者,在不同行業的前線崗位待命,確保我們的城市日復一日運作如常。

修讀「實驗性插畫」課程的浸大學生,在《Shifts Illustrated》展覽中,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插畫技巧,藉着作品訴說這些無名英雄的故事。展覽由視覺藝術院與社會企業「Hong Kong Shifts」合辦,獲浸大創新服務學習中心支持。

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黃詠珊女士(Pat Wong)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插畫家,在商業插畫方面成就備受肯定。她除了任教插畫課,亦負責策劃今次展覽。她表示:「這科目不單教授學生插畫知識和技巧,更鼓勵他們走出課室,與校外的人和社區互動。學生透過與社區夥伴合作,學會在創作中滲入社區元素、應用視覺傳意知識,以及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藉插畫向輪班工人致敬

在為期12週的插畫課中,學生完成了多個項目,包括社論插畫、社區肖像和視覺敘事項目等。今次展覽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

學生各自從Hong Kong Shifts平台挑選一篇關於輪班工人的專訪文章。Hong Kong Shifts是一個宣揚社會影響力故事的平台,在過去三年蒐集與分享輪班工人的故事,藉此推動社會共融與連繫。在接着的六星期內,學生與該社企合作,就所選人物進行社區研究和實地探訪,重新詮釋工人的故事,並創作一系列漫畫,以視覺敘事,每份作品分四頁共12格。

漫畫作品以雙色繪製,呈現七名輪班工人的日常生活,為社會默默付出。這些充滿創意的插畫沒有顯示工人的面部表情或加入文字敘述,讓觀眾自由理解故事。

視覺藝術院四年級學生李尚儒的創作受到沙灘救生員的故事啟發。她說:「我以前認為當救生員是很容易的事,但從專訪中了解到他們的工作細節,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她的作品以淡青色為海水的顏色,實在地描繪出變幻莫測的天氣、海浪衝擊的危險,以及拯溺過程,突顯救生員工作的種種挑戰。

熱愛藝術的工商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梁遨軒,從便利店收銀員的故事取得靈感。他說:「我們在便利店購物時往往很匆忙,甚少注意到店員的工作。我在漫畫中加入店員給貨架上貨的情景,希望觀眾留意到她的辛勞與付出。」為確保作品準確無誤,遨軒特意在一周內四次探訪一家鄰近的便利店,每次逗留約一小時,以觀察店員的工作實況。

兩名學生受到這個項目啟發,希望透過藝術為社區帶來影響。尚儒喜愛探索一些少被討論的社會話題,希望利用視覺藝術作品來喚起人們關注;遨軒有興趣與不同社區中心合作,運用自己的插畫技巧來加深公眾與社區的連繫。

藝術為溝通的媒介

藝術經常會以視覺敘述事情,因此藝術教育不僅是教授藝術技巧或實踐手法,也是學習如何說故事和表達想法的途徑。

Pat在實驗性插畫課實踐這理念,着重教導說故事的能力。她認為插畫是一種溝通工具,藝術家要說出動聽故事,在創作時必須有同理心。

她說:「同理心可提高藝術家對外界的觸覺,而他們對外界的關心亦會影響其創作過程。無論作品是否跟社區有關,你仍是通過創作與人交流。」

為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並加強與社區聯繫,她經常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在今年一月,她帶領學生前往深水埗布市場「棚仔」寫生,在市場搬遷前與檔販實地訪談。另外,她亦邀請本地藝術家來校分享藝術實踐和經驗,有助學生獲得多元化的知識。在今次展覽,她與位於深水埗的多用途藝術空間「合舍」合作,讓學生與觀眾和鄰舍分享他們的視角。

Pat希望學生享受創作插畫的過程,並獲得富有意義的體驗。她說:「這項目為學生提供機會連繫他人和社區,當中經歷能為他們帶來啟發,成為他們創作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