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香港浸会大学交响乐团(浸大交响乐团)周年音乐会于4月19至20日一连两天在大学会堂举行,以「乐汇中西」为主题,将崭新的艺术科技融入精彩的音乐表演中,为观众带来与别不同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浸大一直走在艺术科技教育研究的前沿,致力于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今年音乐会的主题,体现了浸大致力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向全世界展现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中华艺术。」
浸大交响乐团在音乐会上演奏《瑶族舞曲》,揉合了中国民瑶的元素以及交响乐的曲式,并首度结合动作生成人工智能系统,制作出虚拟的瑶族舞者,与真人乐团同台演出,将广西当地的民族风貌呈现眼前,令文化艺术得以保育和传承。
身兼浸大创意艺术学院创院院长兼动作捕捉与可视化实验室总监、浸大交响乐团及香港巴罗克室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的潘明伦教授表示:「我们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领导的浸大专家团队合作,在广西记录当地民谣、舞蹈、文化和风景,透过科学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从而制作出人工智能舞者,让他们的舞姿与音乐同步。」团队运用动作生成系统「MotionGPT」及虚拟化身技术「BuVatar」,将影像投影在舞台上,为音乐会增添丰富的视觉效果。
音乐会的另一个焦点,是由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演奏跨文化音乐协作经典——《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中国民谣旋律和乐器,结合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和管弦乐编曲,充份展现出中西文化的奥妙之处。此外,浸大校歌《狮子山交响变奏曲》于音乐会上首度登场,配以人工智能人声合唱,庆祝音乐学院成立50周年与浸大正名为大学30周年,尽显非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