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于香港国际影视展展示人工智能和艺术科技

2024年3月28日

DSC07136 DSC07136
在「香港国际影视展」上,浸大多项人工智能和艺术科技项目成为焦点。

 

在「香港国际影视展」上,浸大多项人工智能和艺术科技项目成为焦点。该展览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在3月11至14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业界代表、传媒与公众人士参观浸大展台,体验先进科技如何开创影视制作新面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先生、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港澳台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史志燕先生,于3月11日展览开幕当日到访浸大展台,并由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常务副校长黄定发教授、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协理副校长(跨学科研究)潘明伦教授,以及其他代表介绍多个浸大艺术科技研究项目,及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而成立的五间初创企业。

展览期间,浸大特别于3月12日举办名为「电影学院传承十五载」的焦点活动,庆祝浸大电影学院成立15周年。在「电影及跨领域媒体—开创香港新视野」座谈会上,电影学院总监兼讲座教授薛爱伦教授担任主持,与视觉艺术学院讲座教授邵志飞教授,以及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总裁程信森先生分享真知灼见。

DSC07053 DSC07053
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表示,浸大在推动人机共生创作具有领先的优势地位。

 

提升艺术体验至更高水平

刘乐庭教授向传媒表示,浸大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独特优势。「浸大一直致力支持创意媒体发展,并为香港首间成立电影学院的大学。浸大将继续开创电影欣赏和制作的新体验,透过推动人机共生创作及不同学科的协作,将艺术体验提升至更高水平。」

 

DSC07139 DSC07139
电影学院副总监陈学人先生认为,电影业引入人工智能,可带来多方共赢的局面。

 

多方共赢

电影学院副总监陈学人先生见证着香港电影业的发展,认为人工智能有助提升创意和后期制作过程,从而节省成本,资金可用于投资更多电影制作,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以动作片为例,使用人工智能对电影制作大有帮助,可让团队预先设计和预览场景,减少需重新拍摄的情况。陈先生说:「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仍然需要人性化,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提升创意。」

 

DSC07149 DSC07149
电影学院专业应用副教授布嘉骏先生鼓励大家于创作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启发灵感。

 

电影学院专业应用副教授布嘉骏先生深有同感。「人工智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既可协助开展研究,又能提高剪接和配音等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甚至可以成为灵感所在,激发人类更多无穷创意!」

 

DSC07004 DSC07004
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介绍初创项目BuVatar,展现人工智能的转化力量。

 

谈到创意,浸大展台介绍的其中一家初创公司正利用尖端人工智能科技,生成高品质视觉和动作画面。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介绍初创项目BuVatar——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可完全自订外观和动作的虚拟化身。陈博士向展览参观者示范人工智能的转化力量,能够直接以语言数据,绘制出人体动作和人类骨骼的运动轨迹。项目透过自然语言文稿和视觉指令,实现对虚拟化身的外貌和动作的无缝操控,为沉浸式叙事和互动体验带来崭新可能性。

另一家初创企业则利用大型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演算法生成粤语歌曲,从而为音乐产业带来变革;亦有浸大研究团队开创先河,探索将新媒体科技应用于扩延电影和导航式电影系统等领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娱乐体验。浸大亦展出多个研究项目,包括未来影院系统、全景导航器、人工智能生成动态画面,以及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