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浸大将于2025/26学年实施课程改革,重点推动跨学科教育并修订通识教育课程,以回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趋势。是次改革不仅推出崭新的「数位未来与人文学科文理学士(荣誉)」跨学科本科课程,还新增七个「跨学科第二主修」和两个「第二主修」,以及两个两年制衔接学位课程,并在现有的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课程下新增运动科学主修,务求培养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多重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好准备。
浸大副校长(教与学)周伟立博士表示,大学根据其愿景以及社会的未来需要,特别制订出一套策略,推进跨学科教与学。他说:「我们的愿景是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以跨领域合作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议题和挑战,着重解难为本以及实际情境学习。通过真实评估,让学生除了学习成果,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回馈。」
结合科技与人文的跨学科课程
新开设的「数位未来与人文学科文理学士」课程,将创新科技与人文学科融合,涵盖全球挑战、数位未来、人文学科和数码技术等核心科目,并计划提供40个学额及实习机会。
课程主任李建深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理解数据与技术之馀,也注重人文价值,例如人工智能的伦理考量,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以引领未来数位科技的发展。」他相信毕业生除了在传统领域如文化艺术、公共行政等更具竞争力外,亦可从事数码内容策划及政策分析等新兴工作。
崭新的跨学科第二主修模式
另外,浸大将增设七个「跨学科第二主修」,涵盖文化产业管理、创意产业管理、数位娱乐、互动媒体出版、绿色科技与可持续管理、应用人工智能与可持续社会,以及创业与创新管理,结合多学科知识与实践。
浸大又将会新增两个「第二主修」课程,分别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检测科学」,让学生藉此深入掌握主修课程以外另一个学科的知识。
满足未来的人才需求
浸大亦于下学年开始,推出两个全新的两年制衔接学位课程——「运动产业管理文学士(荣誉)」与「互动媒体出版传理学学士(荣誉)」。运动产业管理课程结合运动与商业知识,回应香港体育产业化需求;互动媒体出版课程则旨在培养领导人才,以推动数位出版、视觉传播与网上通讯的发展。
而现有的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将于2025/26学年加设「运动科学」主修供学生选读,内容涵盖运动生理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医骨伤治疗等跨学科科目。
至于通识教育课程修订方面,将加入「人工智能创新社会公益」新课程,旨在装备学生科技技能和良好道德操守,培养他们的人工智能素养;大学又会为通识教育各项课程引入「跨文化教育」元素。
多元化学习机会
浸大的跨学科教育为学生带来多元学习与成长机会,现正修读工商管理文学士(全球娱乐)课程的二年级学生吴汶曦(Emily),认为课程令她获益良多。Emily表示:「全球挑战课程不仅让我更关注环保议题,还启发我如何透过艺术和音乐,吸引同学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当中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
此外,艺术及科技文理学士课程的三年级学生李晴晴(Eunice),坦言自己起初对科技知识掌握不足,但透过跨学科课程学会了程式设计,并将人工智能和电脑科技注入她的艺术作品中,为创作带来全新灵感。Eunice说:「我尝试利用声效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这不仅改变了我的创作方式,更让我看到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