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浸大將於2025/26學年實施課程改革,重點推動跨學科教育並修訂通識教育課程,以回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和市場趨勢。是次改革不僅推出嶄新的「數位未來與人文學科文理學士(榮譽)」跨學科本科課程,還新增七個「跨學科第二主修」和兩個「第二主修」,以及兩個兩年制銜接學位課程,並在現有的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課程下新增運動科學主修,務求培養學生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多重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作好準備。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博士表示,大學根據其願景以及社會的未來需要,特別制訂出一套策略,推進跨學科教與學。他說:「我們的願景是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觀點,以跨領域合作應對現實生活中的議題和挑戰,着重解難為本以及實際情境學習。通過真實評估,讓學生除了學習成果,還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回饋。」
結合科技與人文的跨學科課程
新開設的「數位未來與人文學科文理學士」課程,將創新科技與人文學科融合,涵蓋全球挑戰、數位未來、人文學科和數碼技術等核心科目,並計劃提供40個學額及實習機會。
課程主任李建深博士表示:「我們希望培養學生理解數據與技術之餘,也注重人文價值,例如人工智能的倫理考量,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以引領未來數位科技的發展。」他相信畢業生除了在傳統領域如文化藝術、公共行政等更具競爭力外,亦可從事數碼內容策劃及政策分析等新興工作。
嶄新的跨學科第二主修模式
另外,浸大將增設七個「跨學科第二主修」,涵蓋文化產業管理、創意產業管理、數位娛樂、互動媒體出版、綠色科技與可持續管理、應用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社會,以及創業與創新管理,結合多學科知識與實踐。
浸大又將會新增兩個「第二主修」課程,分別為「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檢測科學」,讓學生藉此深入掌握主修課程以外另一個學科的知識。
滿足未來的人才需求
浸大亦於下學年開始,推出兩個全新的兩年制銜接學位課程——「運動產業管理文學士(榮譽)」與「互動媒體出版傳理學學士(榮譽)」。運動產業管理課程結合運動與商業知識,回應香港體育產業化需求;互動媒體出版課程則旨在培養領導人才,以推動數位出版、視覺傳播與網上通訊的發展。
而現有的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學位課程,將於2025/26學年加設「運動科學」主修供學生選讀,內容涵蓋運動生理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中醫骨傷治療等跨學科科目。
至於通識教育課程修訂方面,將加入「人工智能創新社會公益」新課程,旨在裝備學生科技技能和良好道德操守,培養他們的人工智能素養;大學又會為通識教育各項課程引入「跨文化教育」元素。
多元化學習機會
浸大的跨學科教育為學生帶來多元學習與成長機會,現正修讀工商管理文學士(全球娛樂)課程的二年級學生吳汶曦(Emily),認為課程令她獲益良多。Emily表示:「全球挑戰課程不僅讓我更關注環保議題,還啟發我如何透過藝術和音樂,吸引同學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當中學會與不同的人合作。」
此外,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課程的三年級學生李晴晴(Eunice),坦言自己起初對科技知識掌握不足,但透過跨學科課程學會了程式設計,並將人工智能和電腦科技注入她的藝術作品中,為創作帶來全新靈感。Eunice說:「我嘗試利用聲效提升作品的藝術效果,這不僅改變了我的創作方式,更讓我看到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