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荣获三项「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彰显卓越教育成就

2024年10月31日

 浸大三位教学人员于10月7日举行的2024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杰出教学奖颁奖典礼上,凭藉创新教学方法脱颖而出,荣获表彰。李原曦博士、秦莱茵女士和邝福宁博士分别在「一般教学人员」、「新晋教学人员」及「协作团队」组别中获奖,而她们在颁奖典礼上各自以别出心裁的方法佩戴同一款浸大丝巾,创意十足,正好衬托出她们与别不同的教学方法。 

 

培育未来创新者 

荣获「一般教学人员组别」奖项的计算机科学系讲师李原曦博士,在浸大已任教十年。她的教学热情,源自于在浸大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经历,给予她源源不绝的教学灵感,并称:「我要衷心感谢浸大培育我成长,并提供无数的个人和学术发展机会。」 

李博士将高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重新定义为全面跨学科的实践体验,并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世界公民的理念,引导他们研究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她又透过将资讯科技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结合,让学生尝试将複杂的全球问题化繁为简,从而提出多元、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使用无人机应用程式来识别和帮助露宿者;利用人工智能(AI)相机24小时观察雀鸟;以及设计一个艺术治疗应用程式来支援照顾者。 

她表示:「在我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无资讯科技的相关背景。我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他们发掘资讯科技的潜力,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学科范畴。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探讨AI对社会的影响,让他们成为对科技发展有远见和负责任的未来领袖。」 

 

融合设计与科学,为现实带来影响 

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秦莱茵女士荣获「新晋教学人员」组别的奖项。她将设计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为浸大带来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踏入执教的第四年,秦女士无论对学术界与业界均贡献良多,尤其是她参与设计神舟航天任务的护航椅。 

秦女士表示:「护航椅的设计秉持优良设计的精髓,始于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使用者的体验为核心,并致力于突破创新。」 

她利用4C框架——内容(Content)、情景(Context)、文化(Culture)及合作者(Collaborator)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过程。她将SDG融入项目当中,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如何令作品对现实世界带来影响,并鼓励他们成为「创意艺创家」,透过设计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 

 

从培训讲师到栽培自学者 

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总监邝福宁博士在提倡教学人员的专业学习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全能有情教育」(HAVE)团队的成员,她荣获「协作团队」组别的奖项。HAVE是一个跨院校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全人发展能力和美德,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沟通、终身学习及创造力。 

邝博士表示:「HAVE于2018年启动,初时只是一个住宿教育项目,随后我们将它拓展为教师培训计划,藉此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鼓励他们向学生推广全人发展的理念。然而,我们认为这个方法仍有不足,因此我们进一步与澳大拉西亚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协会(HERDSA) 香港分会合作,创办以学生为中心的计划,让学生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及促进全人发展,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庆祝浸大首次在全部组别获奖 

今年的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对浸大而言是一个里程碑,这是大学首次在全部三个组别中均获得殊荣。每年一度的教资会杰出教学奖于2011年推出,旨在嘉许教资会院校中教学表现卓越的教师。该奖项不但表扬教师在过去及现在的教学表现和成就,亦表扬他们在大学内外为提升教与学质素所展现的领导才干及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