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香港浸会大学一向重视教职员同仁的努力与贡献,并给予表扬。在2024至25年度「通识教育教学奖」中,语文中心讲师陈美林博士荣获个人奖,而数学系讲师辛百桥博士则获得荣誉提名(个人),以表彰他们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卓越表现与不懈努力。
备受认同 深受鼓舞
对于今次获奖,两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欣喜和表示衷心感谢。陈博士坦言:「过去我一直积极参与通识教育处、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等部门的活动,对于同侪在观课后给予正面回应,以及获颁这个奖项,对我而言无疑是很大的鼓励。」
辛博士对获得表扬亦深感欣慰:「我在通识教育路上12年来的耕耘获得评审委员会的肯定,有着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尤其是我在《球场之外的足球》及《假资讯世界的生存法则》两项课程的设计与教材编写工作均获得认可,令我更有动力追求卓越教学。」
为学习赋予意义
两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知识不该只是冰冷冷的理论,而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陈博士的通识课中,学生会意识到日常使用的语言,均反映了不少社会上的典型化与不公平现象。她采取归纳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作反思,并强调这与学习语言与性别理论同样重要。「我的学生来自不同学科,大家对语言与性别议题的理解不一,因此,我从不要求他们强记理论,而是让他们更容易了解语言研究并产生兴趣,并能把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理论,连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与观察。」
她强调:「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不必说教,而是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和身边的人的语言与行为。在我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这种‘发现的乐趣’极有影响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会对生活中语言所反映出的性别议题继续进行观察和反思,并分享给我。」
陈博士的课程素材结合多个学科,包括历史、艺术、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这种跨学科方法,能够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找到共鸣,营造出一个兼容并蓄的学习环境。
启发学生投入感
辛博士则强调,透过结合小组专题、报告及解难为本学习,令学生对数学与现实产生联系至关重要。「这些方法不仅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更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作,学生会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出团队合作技巧。这种全面的方法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度,带来更有实用性的学习体验。」
课堂中最难忘的时刻,往往是学生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卓见之时。辛博士回想在《球场之外的足球》课程中,有一组学生成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一场足球赛事。「他们的创新方法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找出现有分析方法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次经验让我更相信应用学习的力量,以及把学术概念和现实世界应用连结起来的重要性。」辛博士回忆道。
至于对陈博士而言,最温暖的回馈莫过于学生们在电邮与明信片中,告诉她在其课堂中找到了分享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的安全感和自由。
持续不断改进与创新
两位教育工作者都精益求精,致力提升教学内容,以适应教育需求的变化。陈博士在本学期开始修订「性别与语言」课程,计划加入更多协作学习及线上交流元素。另一方面,辛博士则潜心研究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文献,以丰富其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