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香港浸會大學一向重視教職員同仁的努力與貢獻,並給予表揚。在2024至25年度「通識教育教學獎」中,語文中心講師陳美林博士榮獲個人獎,而數學系講師辛百橋博士則獲得榮譽提名(個人),以表彰他們在通識教育課程中的卓越表現與不懈努力。
備受認同 深受鼓舞
對於今次獲獎,兩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欣喜和表示衷心感謝。陳博士坦言:「過去我一直積極參與通識教育處、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等部門的活動,對於同儕在觀課後給予正面回應,以及獲頒這個獎項,對我而言無疑是很大的鼓勵。」
辛博士對獲得表揚亦深感欣慰:「我在通識教育路上12年來的耕耘獲得評審委員會的肯定,有著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尤其是我在《球場之外的足球》及《假資訊世界的生存法則》兩項課程的設計與教材編寫工作均獲得認可,令我更有動力追求卓越教學。」
為學習賦予意義
兩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知識不該只是冰冷冷的理論,而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在陳博士的通識課中,學生會意識到日常使用的語言,均反映了不少社會上的典型化與不公平現象。她採取歸納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從自身經驗作反思,並強調這與學習語言與性別理論同樣重要。「我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科,大家對語言與性別議題的理解不一,因此,我從不要求他們強記理論,而是讓他們更容易了解語言研究並產生興趣,並能把不同學者的觀點和理論,連繫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與觀察。」
她強調:「要讓學生產生共鳴,不必說教,而是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和身邊的人的語言與行為。在我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這種『發現的樂趣』極有影響力,學生在課程結束後仍會對生活中語言所反映出的性別議題繼續進行觀察和反思,並分享給我。」
陳博士的課程素材結合多個學科,包括歷史、藝術、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的觀點和研究成果。這種跨學科方法,能夠讓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找到共鳴,營造出一個兼容並蓄的學習環境。
啟發學生投入感
辛博士則強調,透過結合小組專題、報告及解難為本學習,令學生對數學與現實產生聯繫至關重要。「這些方法不僅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更讓他們能夠在不同的情境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合作,學生會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出團隊合作技巧。這種全面的方法旨在提高所有學生的參與度,帶來更有實用性的學習體驗。」
課堂中最難忘的時刻,往往是學生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卓見之時。辛博士回想在《球場之外的足球》課程中,有一組學生成功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分析一場足球賽事。「他們的創新方法不僅解決了問題,更找出現有分析方法的缺陷,並提出改進建議。這次經驗讓我更相信應用學習的力量,以及把學術概念和現實世界應用連結起來的重要性。」辛博士回憶道。
至於對陳博士而言,最溫暖的回饋莫過於學生們在電郵與明信片中,告訴她在其課堂中找到了分享內心的想法與感受的安全感和自由。
持續不斷改進與創新
兩位教育工作者都精益求精,致力提升教學內容,以適應教育需求的變化。陳博士在本學期開始修訂「性別與語言」課程,計劃加入更多協作學習及線上交流元素。另一方面,辛博士則潛心研究與數據分析相關的文獻,以豐富其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