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0年9月19日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于9月15和16日举办「疫情以外:新冠肺炎的文化剖析」网上国际研讨会,匯聚世界各地超过1300位参加者,从文化视角审视和反思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
新冠肺炎大流行作为全球性的公共衞生议题,这次危机的应对方案多被认定属于科学和医学的范畴。然而,追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教育、世代和社会危机,却很大程度是文化的结果。浸大特別筹办这次研讨会,旨在启动和促进国际交流,以釐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议题的挑战,并从文化角度探索解决方案。
是次研讨会由浸大文学院主办,副校长(研究及拓展)办公室和传理学院支持,并由浸大文学院院长暨人文及创作系讲座教授乐美德教授及人文及创作系系主任暨冯汉柱基金全人教育讲座教授陈锦荣教授出任联席召集人。
浸大校长钱大康教授致辞时表示:「佩戴口罩与否,参与自愿检测与否,严守社交距离与否,均属文化议题。日后当疫苗面世,是否接种同样是文化议题。为此我们特別筹办了「疫情以外:新冠肺炎的文化剖析」网上国际研讨会,匯聚世界知名专家从文化角度探索应对疫情危机的方法。」
在开幕式上,浸大副校长(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形容今次的研讨会是一个起点,让人们关注文化在这场抗疫战中的重要性,并开启这方面的交流对话。
郭教授说:「从人们对待配戴口罩和隔离措施的态度,到生命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文化均扮演着关键角色。浸大作为一所博雅大学,科学与人文并存而且互相协作。我们希望藉此机会把我们的经验和视野推向更广的范畴,匯聚力量应对这场人类危机。」
研讨会共进行了七场专题讨论,让讲者就特定议题交流意见。讨论主题涵盖四个主要领域,包括「危机沟通」、「科学与良知」、「死亡与生存」,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福祉」。
此外,五位专题讲者也在研讨会上与参加者分享见解。在9月15日的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张作风教授,就「快速和可负担的新冠病毒检测 ─ 潜在的游戏改变者」发表演讲。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兼復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以「消除新冠病毒:挑战与机会」为题演说。肯尼亚Zain Verjee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新闻记者Zain Verjee女士,则以「冠状病毒在非洲:非洲大陆的影响和调节」为题作探讨。
在9月16日的会议中,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宗教与宗教教育研究院教授洪朝辉博士,探讨了「适度哲学与抗击新冠病毒:美国与中国案例研究」。英国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与生物处理工程中心主任崔占峰教授,则就「新冠病毒大流行:流行病学和未来趋势」发表见解。
研讨会共邀得30多位来自流行病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化与电影研究、以至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作讲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丹麦、法国、爱尔兰、日本、肯尼亚、南非、英国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