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国际研讨会从人文及社会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影响

星期三,2025 年 3 月 26 日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文学及社会科学院今明两天(3月26及27日)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第二届「人文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数字未来的愿景」。

研讨会由孔宪绍慈善基金及浸大创意研究院赞助,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从人文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数字未来社会的面貌,同时配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阐述其潜在影响与意义。

今天举行的研讨会开幕礼由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副主席潘伟贤先生、浸大常务副校长黄定发教授,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浸大荣誉大学院士周蕙心女士主持。

潘伟贤先生表示:「是次研讨会是一个宝贵的对话和合作平台,聚焦人文与文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业界领袖提供交流的机会。」

黄定发教授指出:「浸大作为一所国际学府和亚洲领先的大学之一,一直致力推动跨学科教育和研究。」

周蕙心女士表示:「浸大致力推动跨学科教育和研究,充分体现其对人文学科在促进人文发展和文化保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有着深刻理解。浸大透过融合不同的学科促进创新,为香港及香港以外地区带来别具意义的改革。」

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亦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将会加速不同行业及领域的进步,大学的教育方向,亦应该加强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训练及应用。

3月26日的研讨会聚焦两个重要议题,包括「人文及文化在数码化未来的位置」,探讨人文学科如何塑造科技进步,使创新发展合乎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被忽略的声音和人工智能的挑战」则讨论在发展和实践人工智能时经常被忽略的观点,以在急剧变化的全球环境中创造更包容和公平的数字未来。

研讨会于3月27日的主题将包括「人工智能和跨学科的观点」,讨论人工智能与语言学、创意及文化研究的互动,并展示跨学科方法对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潜力;以及「未来教育的人类思维」,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和学习,重点讨论教育领域的创新方法。

两天的研讨会云集多位著名讲者发表主题演讲,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黄平教授,以及一众来自世界知名学府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专家学者。

如欲了解研讨会的议程及演讲嘉宾的讨论主题,请浏览研讨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