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2025年4月13日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学者的创新研究转化成果,在4月9至13日举行的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取得佳续,共夺得9个奖项,包括2个评审团嘉许金奖、3个金奖、3个银奖和1个铜奬。
获奖的浸大研究项目包括:
评审团嘉许金奖
• 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创新植物复方(CDD-2103)──协理副校长(临床中医药)、中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助理教授陈可瑜教授
CDD-2103的研发建基于以九种中药材,包括党参、姜黄等组成的传统古方,适用于维持溃疡性结肠炎在缓解期的状态。该新中药复方精确地平衡各药材组合,去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 一种生产特殊单萜类化合物的方法──生物系助理教授廖攀教授
该发明提供一个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生产一种常用于香水和香料行业的特殊单萜类化合物。生产成本有望低于传统的方法,而且更环保。
金奖
• 以生物质废弃物生产绿色氢气的先进催化剂及催化系统──生物系副教授赵峻教授
为先进的环保催化系统,能将干性和湿性废物,如厨余、废纸、园林废物转化为氢气,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节能的优点。它可于低温和低压环境下运作,其把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氢气的比率,理论上可达最高生产氢气比率的88%,为传统氢气生产提供可持续且经济的替代方案。该发明今年2月在科威特举行的「第15届中东国际发明展览会」夺得金奖。
• 专利广吸收光谱防晒化合物及其应用──生物系副教授招文瑛教授、副研究员伍真仪博士
该项防晒技术采用专利、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可的化合物所研发,能阻挡紫外线A(UVA)、紫外线B(UVB)、近紫外线和可见光谱,覆盖范围超越传统的防晒用品。该些化合物透过固定防紫外线层,减低与化学防晒乳相关连的干扰内分泌及致癌的风险,并防止皮肤吸收化学防晒乳。
• 运用环保及可回收的离子液体提取甲壳素──化学系助理教授吕育儒教授
该创新项目利用环保及可回收的离子液体萃取剂,从甲壳类外壳提取高质素的甲壳素,以生产纯度更高和结构更完整的甲壳素,用于医疗保健产品及食品包装材料。这方法能减少使用化学品和产生废物,为各行各业提供高效生产的甲壳素。
银奖
• 治疗便秘的创新中草药配方(CDD-2101)──协理副校长(临床中医药)、中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助理教授翟李翔教授
利用DNA指纹、光谱学和色谱法等方法,鉴别传统中药配方「麻子仁丸」的活性成分并将其标准化,制成CDD-2101。CDD-2101在香港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改善肠道蠕动。该配方在2023年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于美国进行临床研究,是首次在香港研发以中草药为本的新药获得批准,2024年已完成一期临床研究。
• 令轮椅使用者沐浴更舒适的水雾系统──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秦莱茵教授
这款创新的无线移动式水雾系统,能产生精细均匀和集中有力的两种交叉水雾,让使用者在恒温环境下能有效地清洁,且明显较传统淋浴节省用水。系统配备语音控制和预设程序,让使用者在无需他人协助下开关和控制清洗位置。该系统可在各种浴室环境使用,零安装和无线的设计增加了灵活性,让活动不便的人士更安全、独立地沐浴。
• 3D资产知识产权保护方案「Guardian3D」──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万人杰教授
「Guardian3D」是创新的3D资产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利用加密、动态水印和区块链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取用和复制。它将看不见、可追踪的水印直接嵌入3D模型中,令产品即使被修改,也能验证其拥有权和责任,并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实时监控,让创作者可跨平台追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执行授权协议,在数码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作品和权益。
铜奖
• 用于罕见肌原纤维病变(由BAG3基因突变导致)的创新植物药(CDD-2107)──协理副校长(临床中医药)及中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助理总监(行政)林成源博士
新植物药「CDD-2107」的研发结合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与和尖端的药物筛选技术,识别能用来治疗BAG3病变的活性化合物,并利用多组学分析和人工智能识别治疗标靶,以确保治疗成效。CDD-2107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孤儿药认定,为香港第一款获得该资格的植物药,用于改善BAG3病变的临床症状。
浸大致力成为领先亚洲、立足世界的研究型大学,推动前沿、创新和跨学科研究工作以及知识转移,以突破知识疆界,回应全球议题,为本地和国际社会的福祉作出贡献。浸大在今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奖的项目,显示大学着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造福人类。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创新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今年专家评审团对来自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合共1,050个项目进行评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