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2025年4月13日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學者的創新研究轉化成果,在4月9至13日舉行的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取得佳續,共奪得9個獎項,包括2個評審團嘉許金獎、3個金獎、3個銀獎和1個銅奬。
獲獎的浸大研究項目包括:
評審團嘉許金獎
• 維持潰瘍性結腸炎緩解期的創新植物複方(CDD-2103)──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助理教授陳可瑜教授
CDD-2103的研發建基於以九種中藥材,包括黨參、薑黃等組成的傳統古方,適用於維持潰瘍性結腸炎在緩解期的狀態。該新中藥複方精確地平衡各藥材組合,去年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
• 一種生產特殊單萜類化合物的方法──生物系助理教授廖攀教授
該發明提供一個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生產一種常用於香水和香料行業的特殊單萜類化合物。生產成本有望低於傳統的方法,而且更環保。
金獎
• 以生物質廢棄物生產綠色氫氣的先進催化劑及催化系統──生物系副教授趙峻教授
為先進的環保催化系統,能將乾性和濕性廢物,如廚餘、廢紙、園林廢物轉化為氫氣,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節能的優點。它可於低溫和低壓環境下運作,其把生物質廢棄物轉化為氫氣的比率,理論上可達最高生產氫氣比率的88%,為傳統氫氣生產提供可持續且經濟的替代方案。該發明今年2月在科威特舉行的「第15屆中東國際發明展覽會」奪得金獎。
• 專利廣吸收光譜防曬化合物及其應用──生物系副教授招文瑛教授、副研究員伍真儀博士
該項防曬技術採用專利、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的化合物所研發,能阻擋紫外線A(UVA)、紫外線B(UVB)、近紫外線和可見光譜,覆蓋範圍超越傳統的防曬用品。該些化合物透過固定防紫外線層,減低與化學防曬乳相關連的干擾內分泌及致癌的風險,並防止皮膚吸收化學防曬乳。
• 運用環保及可回收的離子液體提取甲殼素──化學系助理教授呂育儒教授
該創新項目利用環保及可回收的離子液體萃取劑,從甲殼類外殼提取高質素的甲殼素,以生產純度更高和結構更完整的甲殼素,用於醫療保健產品及食品包裝材料。這方法能減少使用化學品和產生廢物,為各行各業提供高效生產的甲殼素。
銀獎
• 治療便秘的創新中草藥配方(CDD-2101)──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助理教授翟李翔教授
利用DNA指紋、光譜學和色譜法等方法,鑑別傳統中藥配方「麻子仁丸」的活性成分並將其標準化,製成CDD-2101。CDD-2101在香港進行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證實能改善腸道蠕動。該配方在2023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於美國進行臨床研究,是首次在香港研發以中草藥為本的新藥獲得批准,2024年已完成一期臨床研究。
• 令輪椅使用者沐浴更舒適的水霧系統──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秦萊茵教授
這款創新的無線移動式水霧系統,能產生精細均勻和集中有力的兩種交叉水霧,讓使用者在恆溫環境下能有效地清潔,且明顯較傳統淋浴節省用水。系統配備語音控制和預設程序,讓使用者在無需他人協助下開關和控制清洗位置。該系統可在各種浴室環境使用,零安裝和無線的設計增加了靈活性,讓活動不便的人士更安全、獨立地沐浴。
• 3D資產知識產權保護方案「Guardian3D」──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萬人杰教授
「Guardian3D」是創新的3D資產知識產權保護方案,利用加密、動態水印和區塊鏈技術,防止未經授權的取用和複製。它將看不見、可追蹤的水印直接嵌入3D模型中,令產品即使被修改,也能驗證其擁有權和責任,並可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實時監控,讓創作者可跨平台追蹤資產的使用情況,以及執行授權協議,在數碼世界中保護自己的作品和權益。
銅獎
• 用於罕見肌原纖維病變(由BAG3基因突變導致)的創新植物藥(CDD-2107)──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及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助理總監(行政)林成源博士
新植物藥「CDD-2107」的研發結合中醫藥理論、臨床經驗與和尖端的藥物篩選技術,識別能用來治療BAG3病變的活性化合物,並利用多組學分析和人工智能識別治療標靶,以確保治療成效。CDD-2107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孤兒藥認定,為香港第一款獲得該資格的植物藥,用於改善BAG3病變的臨床症狀。
浸大致力成為領先亞洲、立足世界的研究型大學,推動前沿、創新和跨學科研究工作以及知識轉移,以突破知識疆界,回應全球議題,為本地和國際社會的福祉作出貢獻。浸大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獎的項目,顯示大學著力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人類。
日内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創新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今年專家評審團對來自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1,050個項目進行評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