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新常态

New norm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norm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从课室到网上授课

鑑于社会动盪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浸大暂停面授课堂,促使教学人员构思全新授课及评核模式。虽然浸大一直有採用混合教学模式,但当全面使用网上教学及评核后,教学人员进一步发挥电子工具或其他网上授课平台的效益,让学生继续学习。

不同学院及学系因应其课程要求和需要,採取切合实际的授课方式,部分例子尤其突出。诚然,疫情大爆发导致全球危机,但同时驱使我们敢于突破,大幅改变教育模式。 

中医药学院

学校停课及旅游限制为中医药学院的学生带来挑战,教职员遂构思灵活应变方案,令学生的学习不致中断。 

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学位课程的学生因疫情而被逼中止实习,广东省中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顶尖的实习导师便预录一系列的课堂影片,让学生重温并巩固临床知识。

另一方面,中医药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合作,由 2020 年 2 月开始为本科生举办一系列大学联合网上讲座,让香港三间大学的学生有机会从更广泛类別的医学专家汲取知识,同时提供跨院校学术交流平台。讲座涵盖的范畴包括新冠肺炎、颈椎病变性头痛及晕眩、癌症、风湿、肺病、不育,以及眼部、关节及骨骼疾病等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视觉艺术院

Academy of Visual Arts Academy of Visual Arts

为应对网上学习带来的挑战,视觉艺术院推出了一系列灵活措施,让学生在获得足够支援的虚拟环境下继续学习。 

教授雕塑艺术的 Ekkehard Altenburger 先生为网上教学课堂加添创意,启发学生在家中寻找创作意念,并运用家居用品进行创作。 

例如为教授「平衡」和「定位」这两个雕塑的基本概念,Altenburger 先生指导学生运用身体、椅子和物件创作雕塑,这项功课的难度在于学生不能把椅子放在地上,亦不能手握物件。其他功课包括利用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进行石墨拓印,以及根据诗歌或句子的标题进行艺术创作。这些创新的教学法不但大大提高学生的出席率,更激发他们制作极具创意的艺术作品,Altenburger 先生更因此荣获 2020 年度「电子学习卓越奖」。 

传理学院

当面授课堂暂停后,传理学院的教职员透过多元创新教学模式,协助学生灵活学习。副院长(教与学)兼网上学习小组委员会署理主席陈家华教授于 2020 年 1 月,举办首个为全校全职及兼职教学人员而设的网上教学法及网上评核培训班,并于同年 8 月安排有关混合式教学的培训。 

为促进师生网上互动交流,传播系麦嘉盈博士主持了一个网上媒体培训练习,让学生在模拟新闻节目中扮演不同角色,以互动及生动方式,学习实用的媒体关係指导技巧。这种教学模式可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让他们体会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而不再是单纯的教授讲课。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另一例子来自新闻系的广播新闻组別,教学人员迅速重新设计新闻主播课程。学生虽未能返回校园广播室练习,却可透过新模式汲取实战经验。他们为学生物色具模拟字幕机及提词机功能的流动应用程式,推荐学生练习报导新闻和读稿技巧,每星期录制自己报导新闻的短片供老师评核,藉此汲取宝贵的新闻报道经验及其他表达技巧,例如在广播过程中如何总结或发挥临场即兴技巧等。 

考虑到应届毕业生前景困难,传理学院推出了「Master’s Experience 2020」一站式计划,让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 2020 年本科毕业生,在 2020-21 学年的首个学期列席传理学院最多五个硕士课程,让学生利用这段停滞期,学习更多专门技能及进阶知识,加强就业能力,并为升学装备自己,待疫情好转,便能迅速重回轨道。 

创新评核模式

浸大因疫情而关闭校园,导致期终考试和大型毕业展览等传统评核模式,不得不改在网上进行,同时促使教学人员重新审视该以哪些模式评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学人员借助网上视像平台支援下,以新模式为学生考核。

虚拟艺术空间

在视觉艺术院方面,以往每年的重点项目是学年完结时的毕业展。因疫情关係,展览不能如常在校园举行。某些课程如视觉艺术硕士课程的毕业展便改为虚拟展览,供公众于网上欣赏。学院教职员设立了虚拟展廊,展出学生运用在课堂学到的三维设计软件制作的虚拟雕塑及影音作品。 

网上评核实践课

儘管大部分考试可改为网上进行,实践课的评核工作则只能利用视像通讯平台如 Zoom 软件协助完成。例如进行新闻主播的考核时,学生先在萤幕上观看评核内容,然后迅速吸收和消化资料,再流畅和准确地在镜头前报导新闻,如同真实的新闻广播一样。在中医药学院,修读肌肉骨骼疾患的检测与诊断课程的研究生,亦需借助 Zoom 软件示范如何实践所学。

协作探讨考核形式

除了个別课程外,浸大亦与香港教育大学合作,试行真正能考核学生能力的评核方法。去年各方面的转变亦提供了契机,让大学考虑更改评核模式,除学习成果以外,亦把学习进度纳入评核范围之内。 

国际交流

社会动盪及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浸大的国际交流计划,然而,即使面对严峻考验,浸大仍设法为学生寻求新方法,让他们与其他大学进行交流活动,而浸大亦继续与全球顶尖大学建立伙伴关係。

支援学生交流活动

早于 2019 年 6 月,来港的交换生因社会运动而陆续退学,其他伙伴大学亦暂停与香港的交换生计划,此情况亦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而延续,直至学年结束,以致下学期的国际交流计划亦需取消。 

然而,浸大迅速推行有效的应对方案。在社会运动期间,浸大为交换生提供应变计划,紧急支援和灵活安排,并一直与他们保持沟通。这些适时的应变措施反映浸大与学生和伙伴大学沟通无间,获海外大学和学生赞赏。

虚拟交流新模式

疲情期间,教学活动改于网上进行,国际交流活动亦移师网络空间。虽然这是探索国际教与学交流的创新手法的良好时机,但大学亦明白虚拟交流不能完全取代实体交流,两者终究存在差別。

于 2020-21 学年的首个学期,浸大试行将部分国际交流活动改以虚拟模式举行,为未来全面推行缐上结合缐下模式的交流作准备,其中包括联同参与虚拟交流的伙伴大学以混合模式提供网上课程,两地学生则在课室和网上同步学习。此外,交流生可报读主办大学的网上课程,与当地学生一起上课。为补虚拟交流的不足,学生可在学期假期到访伙伴大学所属国家游学。另一方面,各学术单位及学院亦正研究在虚拟空间联合教学及举行客席演讲的新模式。

国际防疫设计黑客松

浸大于 2020 年 4 月举办的「国际防疫设计黑客松」比赛,是疫情期间开创虚拟国际交流活动的最佳例子。逾 110位来自16 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学生,于48 小时内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设计创新的应对方案。是次比赛反应热烈,显示在虚拟世界里,网上群组能冲破地域界限,有效开展遥距协作与意见交流,更重要是让参赛者跨越时区互动协作,分享知识和具影响力的见解。 

与顶尖国际大学合作

为配合浸大国际化策略,去年我们与 21 个国家及地区的 45 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多所顶尖学府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耶鲁大学,以及最歷史悠久的博洛尼亚大学等,大大加强了浸大的全球化力度,有助提升国际地位及声誉。

浸大各学院及学系亦继续与多间国际大学建立新的合作关係和创办新课程。其中工商管理学院与波兰考明斯基大学合办工商管理双学位学士课程,工商管理学院和理学院则各自与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合办双学位课程。此外,传理学院学生亦可选修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合办的双学位课程。此等双学位课程让学生获得两所大学的优质教育,拓展国际经验和视野。

此外,政治及国际关係学系与波尔多及里昂的政治学院合办两个双学位学士课程,修读这两个课程的浸大毕业生可从波尔多或里昂获得至少两个学位,换言之,在浸大完成第四年学位课程后,可获浸大欧洲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及波尔多或里昂政治学院颁授的文凭(相等于硕士学位)。于 2020-21 学年,四位修读波尔多政治学院的学生报读了此双学位学士课程。

共享校园

共享校园计划于 2019 年 12 月在瑞士推出,旨在成为综合跨文化创意实务教育及研究的主要国际跨学院平台。此计划让浸大与其他个別地区的顶尖艺术学府建立专注、投入及紧密的协作关係,以规模和长远策略而言,在国际高等艺术学府包括浸大视觉艺术院当中属于首创,并将为日后高教界的合作模式立下典范。 

「共享校园」计划推出后不久,便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多项活动暂停,但两项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包括 Hacking Global Pop Icons 及Ghost in the Walls,仍如期于2020 年6 月及7 月在网上举行。此外,疫情更突显「共享校园」等项目在环球教育方面的重要,进一步显示高教界必需加强视觉艺术及文化的网上及遥距教学工具。

创新服务学习

与社区保持连系是浸大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服务学习亦是确保学生获得最佳学习体验的重要一环。虽然过去一年的社会事件和疫情严重影响浸大的服务学习活动,但学生在艰难时期仍能因应社会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完成 30 个服务学习项目,作为正规课程一部分,汲取了宝贵而难忘的新体验。

在疫情之下,浸大将不少服务学习课程改为网上进行,其中一些项目亦备受社会关注,例如专为香港中学文凭试 (DSE) 考生而设的「够姜葱」计划。「够姜葱」是一个推动香港年轻人探索人生机遇的社交网络平台,传播系梁雪茵博士鼓励其学生在疫情期间与「够姜葱」合作,创作多类型创意方案,从游戏、网上挑战赛,到「加油」卡及短片制作,与 DSE 考生积极互动,为他们送上鼓励和打气。

结合服务学习与研究

创新服务学习中心于年内推行新尝试,结合服务学习与导师的研究领域,地理系马雅燕博士设计的课程便是成功例子之一。 

马博士将服务学习融入其「能源政策及分析」课程,学生根据他们在香港的经验设计宣传活动,以鼓励广东省多间学校的决策人引入和装置太阳能板。虽然实地考察活动因疫情而取消,但当地小学生仍可透过浸大学生制作的网上影片,学习能源的相关知识。

启动全新学习空间

new spaces new spaces

创新服务学习中心除致力筹办课程和活动,于 2020 年 1 月亦在校园内的李作权大道新增全新协作空间及活动场地TriAngle,让学生培育及实践创意,拓展服务学习项目。创新服务学习中心充分利用 TriAngle 的特色,在年内共举行了 21 次活动,共有逾千人次参与,其中包括「机械人时代」展览及艺术家Yves Gellie 大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