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三问——朱少璋博士

2023年2月28日

 

语文中心高级讲师朱少璋博士多年来致力教授古典文学与语文知识,对诗词与文学创作的热情亦丝毫未减,曾出版多本古典诗集与散文集,其中《梅花账》一书结合诗、文、画,藉古典诗咏颂现今事物,抒发对世事的看法。

古人卧室常见的梅花纸帐,在朱博士看来,是孤独的意象,亦是精神和心灵的小天地。他认为,每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梅花账,能够独处又和而不同,才最重要。

你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其实我在十几年前出版的散文集《隐指》已说过:「我喜欢写人写事写书写意。」这点写作上的喜好或倾向,至今未改。事实上,什么人写什么题材真的一点都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也不应勉强。写自己熟悉的和喜欢的题材,才是写意。

我写的都是小襟之见个人感受,所谓文学大主题艺术大视野我绝对愿意拱手让给其他大手笔去写。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或书,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半辈子的生活都没有离开「书」——读书、看书、教书、编书、写书——故此书籍对我的启发尤多。我喜欢在文章中引录好些有趣或有价值的材料:相信这些材料对我有启发,对其他读者也一样有启发。

你希望透过这作品带出什么讯息?

我希望读者能在《梅花账》的各篇文章中看到我对人生、文艺、品味及价值的深思与看法。说到底,就是希望读者能对人生、文艺、品味及价值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了解。诚如我在本书的跋文中说:

说文章是精神食粮,其实是「中看不中吃」的意思。现实生活中,吃比看重要;吃不饱,看什么都没有意义。衣食足然后知荣辱,荣辱无凭;都只是人生中的画饼。当然,饼要画得传神画得逼真,才有一点儿「中看」的价值。……因此,写文章纵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或价值,但动起笔来还是要很认真、很用功地把「中看」这回事尽量显露出来。前人说「煮字」、「消化文章」、「咀嚼文意」、「含英咀华」、「饱读诗书」都尽属充饥果腹的妄想。

像这些有关现实和理想的个人反思信息,在《梅花账》的各篇文章中时隐时现,有待细心的读者理解和细味。

你最喜爱这部作品的哪一个地方?

这批作品颇能反映我在散文创作上的艺术追求,即:营造「感性」与「磊落」兼容的散文风貌,令作品呈现「古典陌生化」的艺术特色与效果。我在《灰阑记》和《隐指》已逐步尝试以融合抒情与说理的手法处理散文,希望能别辟新径,以「抒理」笔法落脉于浓淡刚柔雅俗庄谐之间。

令人鼓舞的是,这点尝试多次得到认同与肯定:《灰阑记》获第十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首奖,《隐指》获第十一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推荐奖,而《梅花账》则同时获第十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首奖及第二届香港金阅奖「最佳书籍奖」。此外,澳门著名画家亚正为《梅花账》精绘28页插图,以水墨的涂抹与飞白演绎书中各篇散文的优雅意蕴;为读者在阅读文字之余,多添一分观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