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三問——朱少璋博士

2023年2月28日

 

語文中心高級講師朱少璋博士多年來致力教授古典文學與語文知識,對詩詞與文學創作的熱情亦絲毫未減,曾出版多本古典詩集與散文集,其中《梅花帳》一書結合詩、文、畫,藉古典詩詠頌現今事物,抒發對世事的看法。

古人臥室常見的梅花紙帳,在朱博士看來,是孤獨的意象,亦是精神和心靈的小天地。他認為,每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梅花帳,能夠獨處又和而不同,才最重要。

你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其實我在十幾年前出版的散文集《隱指》已說過:「我喜歡寫人寫事寫書寫意。」這點寫作上的喜好或傾向,至今未改。事實上,什麼人寫什麼題材真的一點都不能勉強、不可勉強也不應勉強。寫自己熟悉的和喜歡的題材,才是寫意。

我寫的都是小襟之見個人感受,所謂文學大主題藝術大視野我絕對願意拱手讓給其他大手筆去寫。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或書,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半輩子的生活都沒有離開「書」——讀書、看書、教書、編書、寫書——故此書籍對我的啟發尤多。我喜歡在文章中引錄好些有趣或有價值的材料:相信這些材料對我有啟發,對其他讀者也一樣有啟發。

你希望透過這作品帶出什麼訊息?

我希望讀者能在《梅花帳》的各篇文章中看到我對人生、文藝、品味及價值的深思與看法。說到底,就是希望讀者能對人生、文藝、品味及價值多一點關注、多一點了解。誠如我在本書的跋文中說:

說文章是精神食糧,其實是「中看不中吃」的意思。現實生活中,吃比看重要;吃不飽,看什麼都沒有意義。衣食足然後知榮辱,榮辱無憑;都只是人生中的畫餅。當然,餅要畫得傳神畫得逼真,才有一點兒「中看」的價值。……因此,寫文章縱然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或價值,但動起筆來還是要很認真、很用功地把「中看」這回事盡量顯露出來。前人說「煮字」、「消化文章」、「咀嚼文意」、「含英咀華」、「飽讀詩書」都盡屬充饑果腹的妄想。

像這些有關現實和理想的個人反思信息,在《梅花帳》的各篇文章中時隱時現,有待細心的讀者理解和細味。

你最喜愛這部作品的哪一個地方?

這批作品頗能反映我在散文創作上的藝術追求,即:營造「感性」與「磊落」兼容的散文風貌,令作品呈現「古典陌生化」的藝術特色與效果。我在《灰闌記》和《隱指》已逐步嘗試以融合抒情與說理的手法處理散文,希望能別闢新徑,以「抒理」筆法落脈於濃淡剛柔雅俗莊諧之間。

令人鼓舞的是,這點嘗試多次得到認同與肯定:《灰闌記》獲第十屆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隱指》獲第十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而《梅花帳》則同時獲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及第二屆香港金閱獎「最佳書籍獎」。此外,澳門著名畫家亞正為《梅花帳》精繪28頁插圖,以水墨的塗抹與飛白演繹書中各篇散文的優雅意蘊;為讀者在閱讀文字之餘,多添一分觀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