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你有没有想像过走进《千里江山图》,穿梭于如仙境般的北宋时代江山?或者从唐玄宗的视角出发,踏上通往蜀地的崇山峻岭之路?透过人工智能与电子科技,这一切都变成可能,传统人文学科的学习模式也迎来了转型的契机。
浸大历史系副教授、数位未来与人文学科文理学士(荣誉)课程主任李建深教授,正以一项结合中国艺术史与3D科技的创新教学平台,为艺术历史教育注入新生命。这项计划获优质教育基金460万港元资助,由李教授带领跨学科团队,历时一年多研发,并融合扩增实境(AR)与游戏化设计,将五幅经典古画转化为可自由转动、缩放、探索的3D模型。
这个平台选取了的五幅画作横跨唐朝至清朝,包括敦煌莫高窟217窟的壁画(节选)、《千里江山图》(节选)、《明皇幸蜀图》、《溪山行旅图》,以及《干隆西域战图十六:凯宴成功诸将士》,内容配合最新的中国历史科中学课程大纲而成。
李教授指出:「传统中国画以‘动态多元视角’为特色,画家常透过移动视点构图,这与现代的3D模型概念不谋而合。透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像驾驶无人机一样在画中穿梭,自由放大细节,寻找‘画家视角’和构图巧思。」他希望藉此方式,让中国古画达至‘可游、可玩、可居’的境界,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以《明皇幸蜀图》为例,画中唐玄宗看似是携众「游山玩水」,实际却暗藏着安史之乱后的逃难背景。透过互动探索,学生可以从中观察和思考,艺术中的历史创造与史实之间的界线。
这个崭新的学习平台自2024年下半年推出以来,已被30多间中小学采用。他期望未来能推广至更多本地学校,甚至拓展至海外。他已与来自孟加拉的教师合作,透过虚拟教室引领当地学生欣赏中国古画,让艺术成为跨文化的交流桥梁。
有关「中国艺术历史+3D古画电子教学平台」的资讯,请浏览:
https://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3d-paintings/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