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藝術歷史與科技    打造3D古畫電子教學平台

2025年7月31日

你有沒有想像過走進《千里江山圖》,穿梭於如仙境般的北宋時代江山?或者從唐玄宗的視角出發,踏上通往蜀地的崇山峻嶺之路?透過人工智能與電子科技,這一切都變成可能,傳統人文學科的學習模式也迎來了轉型的契機。

浸大歷史系副教授、數位未來與人文學科文理學士(榮譽)課程主任李建深教授,正以一項結合中國藝術史與3D科技的創新教學平台,為藝術歷史教育注入新生命。這項計劃獲優質教育基金460萬港元資助,由李教授帶領跨學科團隊,歷時一年多研發,並融合擴增實境(AR)與遊戲化設計,將五幅經典古畫轉化為可自由轉動、縮放、探索的3D模型。

這個平台選取了的五幅畫作橫跨唐朝至清朝,包括敦煌莫高窟217窟的壁畫(節選)、《千里江山圖》(節選)、《明皇幸蜀圖》、《谿山行旅圖》,以及《乾隆西域戰圖十六:凱宴成功諸將士》,內容配合最新的中國歷史科中學課程大綱而成。

李教授指出:「傳統中國畫以『動態多元視角』為特色,畫家常透過移動視點構圖,這與現代的3D模型概念不謀而合。透過這個平台,學生可以像駕駛無人機一樣在畫中穿梭,自由放大細節,尋找『畫家視角』和構圖巧思。」他希望藉此方式,讓中國古畫達至『可遊、可玩、可居』的境界,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以《明皇幸蜀圖》為例,畫中唐玄宗看似是攜眾「遊山玩水」,實際卻暗藏着安史之亂後的逃難背景。透過互動探索,學生可以從中觀察和思考,藝術中的歷史創造與史實之間的界線。

這個嶄新的學習平台自2024年下半年推出以來,已被30多間中小學採用。他期望未來能推廣至更多本地學校,甚至拓展至海外。他已與來自孟加拉的教師合作,透過虛擬教室引領當地學生欣賞中國古畫,讓藝術成為跨文化的交流橋樑。

有關「中國藝術歷史+3D古畫電子教學平台」的資訊,請瀏覽:

https://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3d-paintings/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