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局限于从课本学习知识,而是能够沉浸于多元文化之中。在「情感共融的世界」(An Inclusive World of Emotions)服务学习课程中,学生透过创作面部动画,更深入了解香港少数族裔青少年的生活和感受。
体验多元视角
香港是多元文化荟萃的都会,创建共融环境尤其重要。最近,浸大一个崭新服务学习课程改变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之间的联系方式。由互动媒体系副系主任兼专业应用副教授李启华博士领导的项目,获创新服务学习中心和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全人发展基金」支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人工智能,与少数族裔青少年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人工智能与人性相遇
该课程与伊斯兰脱维善纪念中学和慈善团体「亲切」合作,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以外的学习体验。浸大学生透过与少数族裔青少年对谈和进行三维面部扫描收集资料,制作动画角色来呈现少数族裔青少年在香港生活的经历,再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面部动画,模拟少数族裔青少年的表情和情感,如同代入他们的位置看世界,从而建立彼此更深的联系。
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掌握科技来制作动画的能力,更让他们深入理解少数族裔社群日常面对的挑战。课程透过实践,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并提升对别人感受的触觉。此外,项目亦突显人工智能工具在协助洞察人类情绪的作用,以及文化敏锐度的重要性。
促进文化共融
结合人工智能以描绘人类情绪,能让学生重新定义彼此之间,以至他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学生亦透过创作反映少数族裔青少年感受的动画独白,建立真挚的关系,并加深相互理解,为塑造更具包容性的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