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試想像,學生在課堂上不再局限於從課本學習知識,而是能夠沉浸於多元文化之中。在「情感共融的世界」(An Inclusive World of Emotions)服務學習課程中,學生透過創作面部動畫,更深入了解香港少數族裔青少年的生活和感受。
體驗多元視角
香港是多元文化薈萃的都會,創建共融環境尤其重要。最近,浸大一個嶄新服務學習課程改變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之間的聯繫方式。由互動媒體系副系主任兼專業應用副教授李啟華博士領導的項目,獲創新服務學習中心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全人發展基金」支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運用人工智能,與少數族裔青少年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人工智能與人性相遇
該課程與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和慈善團體「親切」合作,為學生提供傳統課堂以外的學習體驗。浸大學生透過與少數族裔青少年對談和進行三維面部掃描收集資料,製作動畫角色來呈現少數族裔青少年在香港生活的經歷,再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創作面部動畫,模擬少數族裔青少年的表情和情感,如同代入他們的位置看世界,從而建立彼此更深的聯繫。
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掌握科技來製作動畫的能力,更讓他們深入理解少數族裔社群日常面對的挑戰。課程透過實踐,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並提升對別人感受的觸覺。此外,項目亦突顯人工智能工具在協助洞察人類情緒的作用,以及文化敏銳度的重要性。
促進文化共融
結合人工智能以描繪人類情緒,能讓學生重新定義彼此之間,以至他們與科技之間的關係。學生亦透過創作反映少數族裔青少年感受的動畫獨白,建立真摯的關係,並加深相互理解,為塑造更具包容性的未來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