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19年6月20日
2019年6月20日
浸大四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学者的四个研究项目最近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香港地区的颁奖礼昨日在浸大举行,颁奖嘉宾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区教育局署理副秘书长高怡慧女士,浸大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陈镇仁博士。浸大校长钱大康教授及其他大学的代表亦有出席。
浸大的得奖项目和负责学者如下:
「复杂环境污染物的典型地区污染特徵研究」
蔡宗苇教授(化学系郭一苇环境与生物分析讲座教授)与黄铭洪教授(荣休教授)
分析测试技术的一大挑战是从包含复杂基质的环境,或在生物样品中检测低浓度的有毒物质。蔡教授与黄教授以质谱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就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对有毒物质的检测、环境分佈及毒理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这项目共发表的245 篇论文获《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期刊刊登,所建立的方法被同侪广泛引用,论文总引用近4,000次。浸大是该项目的第一及唯一的完成单位。
「网路智慧决策与行为动力学研究」
刘际明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计算机科学讲座教授)
在网络时代,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日益复杂,人类行为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如何运用智能科技刻画、预测、控制行为决策模式与传播规律,是最具挑战的科学难题之一。针对这难题,这项目基于复杂网络(由数量巨大的节点和节点之间所构成的网络结构)理论的研究,取得连串突破进展,并应用于社交网和通信网的病毒智能防御。
「视觉鲁棒(robust)特徵提取与非缐性分析」项目
阮邦志教授(理学院副院长及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该项目研究真实场景中的人脸识別与动作识別,特別是静默人脸识別,以及运用可见光及近红外识別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特徵,得到十分稳定和可广泛应用的视觉特徵。阮教授的主要的贡献包括分析压缩维度(pixel)与资讯融合的特徵成分。这研究能进一步促进电脑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浸大数学系前教授袁晓明教授的「交替方向法的理论与演算法研究」项目也获得二等奖。
-完-
图片说明: 浸大校董会主席陈镇仁博士(左一)、校长钱大康教授(右一)与浸大得奖者合照。
传媒查询:浸大传讯公关处胡帼欣(3411 7828,christinawu@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