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在2024年5月28及29日舉辦首屆「藥食同源會議」,主題為「食品與傳統中醫藥的融合:探索人類健康的科學技術與方法」,匯聚300名食品和中醫藥領域的科研人員、行業創新者、業界專家和監管機構代表出席。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講者在會議上發表演講,主題涵蓋藥食同源的監管框架;安全與質量;科學及綜合方法;創新、科學驗證及循證實踐;中醫藥與食品同源的轉化;產業與投資的挑戰與機遇;以及未來發展。
香港浸會大學交響樂團以「樂匯中西」為題,首次融合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虛擬瑤族舞蹈與交響樂曲,呈獻兩場視聽盛宴。一連兩日的音樂會為觀眾帶來獨特的沉浸式藝術體驗,作品融合了中國民謠元素與交響樂的編曲。音樂會的另一個亮點,是由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演奏跨文化音樂協作經典——《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浸大於2023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3」,展示大學將先進技術和人工智能科技,結合於人文、創意藝術和環境科學領域的科研實力,以及介紹大學在創新跨學科研究和教與學方面的傑出成就。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旨在向社會推廣創科文化。
浸大創意藝術學院轄下的視覺藝術院,舉辦首屆國際藝術獎「藝術未來—亞洲傑出畢業生獎」,為亞洲首個同類的藝術獎項。該計劃致力培育優秀新晉藝術家以及表揚其成就,並肯定在視覺藝術和當代藝術相關領域有突出作品的應屆畢業生。頒獎禮於2023年12月20日舉行,嘉許八名來自亞洲不同地區、從事藝術媒介創作的年輕藝術家。
藝術獎評審團成員包括來自澳洲的越南策展人兼作家Zoe Butt博士、享負盛名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先生、M+視覺文化博物館策展人彭綺雲女士、留日英國藝術家兼學者Michael Whittle博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藝術家兼學者陳育強教授,以及意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MAXXI前藝術總監侯瀚如先生。
在2024年3月11至14日舉行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浸大展示多項人工智能和藝術科技項目。浸大於展覽期間舉辦名為「電影學院傳承十五載」的焦點活動,慶祝浸大電影學院成立15周年。業界代表獲邀探討藝術科技對未來影視藝術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體驗先進科技如何轉化並開創影視製作新面貌。
為推廣和傳承中華文化,浸大與福慧國際慈善基金及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於2024年4月2至14日合辦「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首次在港展出來自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佛教經藏「雲居寺」的稀世珍品。
浸大於2023年11月20日舉行畢業典禮暨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向三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著名電影製作人許鞍華博士獲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傑出科學家饒毅教授獲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盡心盡力和啟迪無數心靈的慈善家吳南燕博士則獲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浸大於2023年9月21日舉行「第18屆榮譽大學院士頒授典禮」,向七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大學院士銜,以表揚他們對社會的重大貢獻及對浸大發展的鼎力支持。他們包括查毅超博士、霍啟剛議員、紀文鳳女士、李健先生、馬泰炎先生、Alexander B Murphy教授,以及王克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