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中醫藥學院最近完成了一項兒童「疳積」的臨床研究觀察,顯示以「小兒推拿療法」為主的治療方式,對有關病患的總有效率高達98.5%。此外,「小兒推拿療法」能有效提升體質虛弱兒童的免疫抗病能力,當患者的「疳積」情況改善或治癒時,兼有的慢性咳嗽、哮喘、遺尿等疾病亦同時得到改善或康復。
「疳積」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或「慢性胃腸功能障礙」,多發病於兒童,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先天因素、其他疾病等問題引起,損害了患者的腸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產生障礙,是肌體臟腑失養而形成的一種慢性、虛弱性疾病。患者一般會出現體形消瘦、厭食、腹痛、腹脹、腹瀉、面色蒼白或發黃等症狀。
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孫素明醫師分析了66名於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前往浸大中醫藥診所求診的兒童「疳積」病例,其中59名年齡介乎2個月至8歲,另外7名為9至13歲,當中58人分別同時患有慢性咳嗽、哮喘、遺尿等疾病。「小兒推拿療法」主要運用特殊手法治療兒童「疳積」,通過經絡和穴位、部位等進行治療和調理,重點調理患者的肺、脾、腎等臟腑。病情嚴重的患者或會配合中藥、膏方或拔罐等方法,以加強治療效用。
是次臨床觀察分析結果所得,66人在接受推拿療法後,45人(68.2%)被評為治癒;20人(30.3%)病情好轉;餘下1人(1.5%)則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約98.5%。
孫素明醫師指出,「疳積」的病理機制多是脾胃虛弱、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對口服藥物的消化吸收相對較差,因此藥物效果欠理想。他解釋,「小兒推拿療法」是通過經絡、穴位發揮健脾益氣、和胃消導、調理臟腑等作用,不會加重腸胃負擔,因此見效快、療效好,而且此療法非常柔和,不帶任何痛苦,兒童會較容易接受。若輔以中藥、膏方或拔罐等方法,將為患者提供前期治療或後期的滋補作用,幫助增強推拿的臨床效果。
孫醫師表示,在58個分別同時患有慢性咳嗽、哮喘、遺尿等疾病的患者中,當他們接受推拿療程後,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力明顯增強,在「疳積」的病況改善或治癒時,相關病患和患者體質亦得到改善,大部份病症更完全治癒。
孫醫師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患有慢性咳嗽、哮喘等久治不癒,或者身體瘦弱,頻繁出現感冒、發熱等,應提防他們是否患有「疳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