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計支持航天任務

2022年11月23日

20221018_photo_innoCarnival_highres-00076_r 20221018_photo_innoCarnival_highres-00076_r
秦萊茵女士在記者會上介紹中國神舟太空飛船護航椅。

 

坐過山車後,你會否覺得暈眩或有反胃的感覺?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地球時,由於長期處於失重環境引致心血管系統改變,因此也會感到類似的不適,甚至會有更強烈的反應。

太空的無重力環境會影響太空人的身體狀況,尤其骨骼與肌肉強度,因此,太空人在結束航天任務着陸後,需要一定時間來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秦萊茵女士與深圳市無限空間工業設計有限公司三度合作設計護航椅,為太空人返回地球後提供即時支援,並已應用於中國「神舟」太空任務。

協助太空人重新適應地球重力

秦女士與設計團隊由2013年開始,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作研發一系列護航椅。太空人在失重環境長時間執勤後,會出現骨質流失與肌肉萎縮等狀況,護航椅能夠為太空人提供全身承托,是他們降落地球後必需的工具之一。

設計護航椅的一大挑戰在於護航椅必須輕便,而且容易攜帶。秦女士說:「飛船降落後,現場工作人員需要即時帶同護航椅跑到着陸地點,幫助太空人離開飛船,所以我們將第一代護航椅設計成為可折疊的座椅,收起來如同行李箱一般,方便攜帶。」

護航椅設計更加入人體工學概念,確保能為太空人提供良好的承托力,讓他們在椅上休息、活動及適應地球重力時感到舒適。另外,團隊亦考慮到設計美學,以體現國家航天工程的重要性。秦女士說:「我們希望結合太空探索概念與儀式感,於是在設計中融入太空艙和中國古代轎子的設計元素。」

第一代護航椅獲「神舟十號」太空人使用,經改良後的版本則用於「神舟十一號」及「神舟十二號」。今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三名太空人着陸後使用的護航椅屬於最新的第三代,承托力更高,椅背可調節角度,讓太空人可靠後依在椅背上休息。秦女士與團隊將繼續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和參與飛行任務的太空人合作,優化護航椅的設計。她表示:「我們將研究在護航椅加裝感應器,探測並收集太空人的舒適度等數據,從而改良護航椅。」

結合設計與工程學的解決方案

護航椅展現了創新設計如何為現實生活提供解決方案,而這亦是秦女士一直追求的成果,她希望透過應用以人為本的設計來開創產品,應對世界種種挑戰。

她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取得產品設計學士學位,及後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她運用產品設計與生物醫學工程的專業知識,參與多個健康醫療輔助用品設計項目,包括幫助癱瘓病人的外骨骼套裝、能探測頸部及脊椎活動的可穿戴設備,以及為長者而設的智能鞋子。

秦女士於2021年加入浸大,十分欣賞浸大致力推動跨學科合作研究。她現與中醫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一款用作皮下注射的「創新太空應用注射器」,其無針孔設計可減少太空垃圾。她說:「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太空裝置設計,進一步為國家航天工程作出貢獻,完成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