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全港首套協助肢體殘障人士聲控電腦軟件 浸大「再生勇士」跨越數碼鴻溝

星期一, 2018年12月10日

曾於2013-14年獲得「再生勇士」獎的香港浸會大學高級信息系統理學碩士生張世豪開發了全港首套協助肢體殘障人士的聲控軟件,讓他們可以自主地使用電腦,減低他們與社會之間的數碼鴻溝。世豪計劃將該套軟件讓一間特殊學校供肢體殘障人士試用,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張世豪患有大腦麻痺症,影響語言溝通和肌肉活動,只能使用右手一隻手指控制鍵盤打字,打字速度平均一分鐘一至兩個中文字,所以在使用電腦時遇到很大障礙,亦讓他深深體會到殘障人士的數碼鴻溝。於是他從肢體殘障人士的角度出發,開發聲控軟件「CP2JOY」,協助殘障人士以一般電腦用控制桿(joystick)和簡單語音指令來操作電腦,以取代傳統鍵盤和滑鼠。

 

世豪表示,新軟件以聲控為主,減少使用者的肌肉活動,以加快他們使用電腦的速度和按鍵準確性。這軟件只需要一個市面上流通的操控桿(亦可使用新型號電動輪椅上的操控桿)和電腦內置的麥克風即可使用,不需購買額外裝置。

 

他說,軟件的「滾動式選擇字母」輸入方法,讓使用者看見所需字母轉動到一個特定位置時,只需發出一個預先選定的單音(例如英文單字「A」),便可選擇該字母。此外,使用者亦可以指定單音,發出滑鼠單擊或雙擊指令,甚至把鼠標移至一些常用位置。這樣,傷殘人士不需再擔心經常按錯鍵或因手部活動能力欠佳而無法使用電腦。

 

世豪的指導老師、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蔡冠球博士表示,使用網上服務和瀏覽資訊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基於身體上的限制,殘障人士使用電腦時往往遇到很多障礙,尤其是嚴重肢體殘障人士包括大腦痲痺、四肢癱瘓、肌肉萎縮症患者,不能準確操控電腦鍵盤和滑鼠,影響學習、網上瀏覽資訊和工作。」

 

蔡博士說,現時坊間雖然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特製電腦輔助工具和軟件,協助肢體殘障人士輸入文字和移動鼠標,例如螢幕鍵盤、體感控制系統、鼠標眼球追蹤系統等,但是,對中度或以上肢體傷殘人士來說,這些軟件往往對肌肉的靈活度要求仍是過於苛刻,或其準確性不太穩定。

 

蔡博士說,部分輔助工具所費不菲,令殘障人士難以負擔,而且因應殘障類別及嚴重程度有別,不同殘障人士所需要的輔助工具亦有不同。部分殘障人士或未能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輔助工具,因而需要度身訂造,大大增加所需費用及時間。相對而言,「CP2JOY」只需使用最基本的電腦硬件。

 

在浸大創新服務學習中心同事的協助下,世豪計劃將該套軟件在一間特殊學校讓肢體殘障人士使用,普及軟件的使用率,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此計劃的協作單位包括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創新服務學習中心和工商管理學院。

 

 -完-


傳媒查詢:

浸會大學傳訊公關處吳貝芝(3411 5262,hkbunews@hkb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