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於浸大舉行 首度公開展示千年佛教石經、紙經及木經

星期一,2024年4月1日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與福慧國際慈善基金及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於4月2至14日合辦「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展出43件來自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佛教經藏「雲居寺」的稀世珍品,包括首次在港展出的「雲居寺三絕」——有千年歷史的佛教石經、紙經及木經,部份石經拓片原件更是全球首次公開展出。

是次展覽於浸大李兆基傳理視藝樓顧明均展覽廳舉行。在今天(4月1日)的開幕典禮,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福慧國際慈善基金主席林衛邦先生、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創會副會長周月強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衞炳江教授在開幕典禮上表示:「浸大作為一所擁有悠久歷史、亞洲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一直致力於推廣和傳承中華文化。透過教育和研究,我們積極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的豐富文化和歷史。浸大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於文化傳承和發展尤其重視,在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方面不遺餘力。」

林衛邦先生表示:「今次能夠讓中華文化奇蹟,走進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浸大展現,相信大家與我一樣感到非常驕傲。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讓房山石經『堅韌不拔、鍥而不捨、一絲不苟、默默奉獻』的精神,通過教育及面向廣大的公眾,將中華民族數千年優良的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周月強先生表示:「本會致力推動中西文化藝術發展,今次有幸能將稀世珍貴的文化遺產,首度帶來香港展覽,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化活起來,實現利用文物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讓世界了解北京房山、讓全球共享房山石經文化;讓世界人民感受其曠古魅力,領悟其人文精神的作用。」

多形式展現雲居寺歷史文化價值

雲居寺位於北京房山區,由隋代高僧靜琬所建。靜琬大師鑒於北魏和北周滅佛期間,很多紙本和木刻佛經被毀,石刻佛經卻被保存下來,因而在山上鑿石刻經,以保存佛經,傳揚佛教。由靜琬大師開創的刻經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朝,經歷六個朝代逾一千年,共刻製石經14,278塊,收藏22,000多卷紙經和77,000多塊木經,雲居寺因而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被譽為「北京的敦煌」。

是次展覽以雲居寺的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透過《雲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個主題,分別講述雲居寺的創建經過、刻經歷史、館藏珍品,以及文物的研究及保護工作等。各主題透過展板、實物、圖文、攝影作品和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呈現,藉以弘揚中華文化,讓公眾了解石經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在浸大展出的珍寶包括43件隋、唐、遼、金、元、明、清和近代不同時期的珍貴石經、紙經和木板經,其中17件為石經拓片原件(即以石經拓印的紙本),另有經裝裱的石經拓印紙本。現場亦設有互動工作坊,公眾可親身體驗木經板拓印技術,了解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他們亦可佩戴虛擬實境眼鏡,感受房山石經刊刻起源地——雷音洞的真實場景,零距離接觸中華文明瑰寶。

浸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亦組成導賞團隊,為參觀者提供粵語或普通話導賞服務。任何機構或團體欲參觀展覽,請預先登記預約,以便優先入場及安排導賞服務。

「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於4月2 日至14日在顧明均展覽廳舉行,開放時間是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8時。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s://stonesutraexpo.com/、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N0zRGhcgK4nYtZe6rNOYaOGNEfO82FhAFacebook專頁Instagram(帳號stonesutra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