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學者創新成果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表揚

星期六,2024年4月20日

 

香港浸會大學 (浸大)學者的創新研究項目,在4月17至21日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表揚,共奪得九個獎項,包括一個評審團嘉許金獎、四個銀獎和四個銅奬。

獲獎的浸大研究項目包括:

評審團嘉許金獎

  • 以模塊化蛋白質為siRNA載體的基因治療——化學系助理教授易威伸博士

這是一種以蛋白質傳遞小分子核糖核酸(siRNA)治療藥物的先進平台技術。該傳遞技術利用人體內能夠與核糖核酸(簡稱RNA)自然地結合的蛋白質,作為siRNA的載體。這些蛋白質被免疫系統識別為外來物質的機會較低,故能降低出現免疫反應的風險。此外,這些蛋白質可作出修改,以適應不同標靶和克服生物性障礙,具有針對多種醫療狀況,例如癌症、病毒感染和罕見疾病的基因沉默治療的潛力。

銀獎

  • 用於驗證食用燕窩的品質控制標誌物——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教授韓全斌教授

韓教授在食用燕窩水解物中發現一系列的肽標記,可用於食用燕窩及相關產品的質量鑒定,並能區分較為普及的官燕,以及價格較低的草燕成份。這項突破大大改善整個鑒定過程,有助鍳別市面上食用燕窩的真偽。

  • 可用於增強自噬及其他用途而不會抑制MTOR通路的TFEB激活劑——中醫藥學院常務副院長及馬百良創新神經藥物教授李敏教授

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包含自噬增強化合物和小分子的組合物,能夠通過激活TFEB基因來增強自噬和溶酶體的生成,從而防止與帕金遜症、阿茲海默症、亨丁頓舞動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有毒蛋白積聚。這種化合物具有簡單的化學結構,能直接與TFEB結合並激活其功能,而不會抑制MTOR通路,從而避免抑制MTOR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 利用低成本和安全的可食用植物成分BH1預防大腸癌——金衛醫療神經再生研究中心副總監及助理教授施祖榮博士

這項研究發現植物成分BH1可有效預防全球第三種最常見的癌症——結直腸癌。施博士及其團隊現正聚焦改良BH1成為保健品,以及可以加入穀物、餅乾和能量飲品等食物的食品添加劑,目標是添加BH1後不會改變產品原有的味道。

  • 創新的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數據儲存和檢索的高效解決方案——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徐建良教授

這個創新和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個具備成本效益的方法,管理區塊鏈網絡內的數據存儲和搜索,可減少高達78%涉及處理區塊鏈交易的開支,並且確保檢索結果與原先存儲的數據一樣準確,不會被篡改。如數據有遺失或損壞,系統能迅速檢測,並通知使用者。

銅獎

  • 能提升不同產品表現和耐用性的多用途新型納米纖維塗層技術——化學系副教授梁湛輝博士

這項嶄新的超聲波輔助納米纖維塗層技術,可提升熱穩定性、抗腐蝕和防刮損,可應用於製造更堅固和耐用的物料和產品。這些產品的例子包括油漆、顏料、鋼筋混凝土和電子產品的部件。塗層還適用於各種表面,如混凝土、金屬、玻璃、木材、塑膠和皮革,提高它們的耐熱能力。

  • 腸易激綜合症和代謝綜合症的診斷試劑盒和益生元產品——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助理教授翟李翔博士

這種以腸道菌群為基礎的診斷試劑盒,可診斷腸易激綜合症及代謝綜合症,以及幫助識別潛在的代謝性疾病風險,包括胰島素抵抗和二型糖尿病。翟博士和團隊還開發了中藥配方的益生元產品,可以促進有益腸道細菌的生長,並調節腸道失衡。這對腸易激綜合症及代謝綜合症患者特別有益,因這些疾病通常與腸道微生物群受破壞有關。

  • 對抗纖維化的健康產品——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教學科研部主任張宏杰教授

研究團隊研究使用二氫白藜蘆醇(DR2)類化合物作為抗纖維化劑。這些化合物有潛力應用於管理與纖維化相關的疾病,例如肺纖維化、肝硬化和皮膚老化等。DR2類化合物有潛力減輕由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肺部損傷,並保護肺部結構。此外,DR2類化合物在減輕星狀細胞引致的器官損傷有良好效果。

  • 舌像健康檢測器——舌頭攝像的方法、儀器和電腦系統——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張世平博士

這個手機應用程式讓使用者自行拍攝舌苔的圖像。圖像會被發送至伺服器分析,並從中醫角度遙距為用者評估舌頭的情況。該程式是一個有用的自我檢測工具,能讓使用者及早預防或診斷病症。團隊的目標是融合傳統中醫診斷方法與現代科技,讓使用者便捷地自行監測健康狀況。

浸大致力成為領先亞洲、立足世界的研究型大學,推動前沿、創新和跨學科研究工作,以突破知識疆界,回應全球議題,為本地和國際社會的福祉作出貢獻。浸大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獎的項目,顯示大學著力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人類。

日内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創新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今年專家評審團對來自38個國家及地區共1,035個項目進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