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模式 開創未來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疫情促使教學人員革新求變,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隨着大學改為混合網上及面授教學模式,浸大師生靈活應變,發揮創意,配合教與學的新常態。從物色及開發新穎的教學方法,以至與學生交流互動並建立國際化的網上教學,浸大教職員均竭盡全力,重塑教學方案,讓學生獲得應有的學習體驗與大學生活。

提升網上教與學質素

靈活駕馭網上及混合教學

浸大憑藉過往於網上教學的經驗,去年成功將課程轉為網上授課。為配合推行混合教學模式,大學透過一站式電子學習支援網站,為教學人員提供教學資源,例如電子工具及網上評核的培訓和資訊,以及教學安排的最新消息。此外,香港與海外的教育學者亦主持多個專業發展工作坊及活動,分享最佳網上教學方法,並討論相關議題。

浸大早已實行混合教學模式,並自2017-18學年起設立網上學習發展平台,至去年已聯同來自15個海外國家及地區的夥伴機構合作,開辦了14個小規模專屬教室在線課程,令超過2,800名浸大及全球各地大學生受惠。

新計劃提升教學效能

浸大各學系及部門廣泛利用數碼科技,成功轉危為機,提升教學質素,其中一個突出例子為李贏西博士及陳美寶博士(語文中心)策劃的教學平台「Scholarship Platform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Virtual Age」,該平台除了提供文本資訊之外,亦包羅創新教學方法的影音資訊,並設有網上論壇功能,以便使用者彼此互動和聯繫。這個學術平台專為香港大專院校的語文教學人員而設,在傳播和分享創新教學方法與研究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New initiative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efforts New initiative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efforts

在中醫藥學院,實習和臨床經驗是課程的重要部分。除了安排實習計劃,學院亦提供一系列網上培訓影片,並由實習指導老師預錄課堂影片,增進學生的臨床知識。此外,學生亦於2021年4月參與網上服務學習工作坊,為患有慢性痛症的病人設計日常活動,以紓緩他們的痛楚。這個工作坊不單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寶貴機會,還協助他們掌握與病人溝通的技巧。

支援虛擬教學策略性發展

浸大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撥款資助推展30個項目及計劃,該撥款旨在支持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於2021至2023年間推行多個項目,以推動虛擬教學在中長期的策略性發展。另外,浸大亦參與獲撥款支援的六個跨院校協作項目。

創新教學方案

浸大領導團隊榮獲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由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王周綺華博士領導的「學術誠信與道德─增強現實技術」團隊,榮獲教資會頒發2020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以表揚團隊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的傑出貢獻和成就。團隊引入獨特的教學方法,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把抽象的學術誠信與道德議題,以情境案例的模式展現。自2014年項目開展以來,共有12條「誠信有路」設立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大學的校園,涵蓋不同學科的道德議題,以創新的數碼學習環境,引領學生進入真實生活中遇到的情境。

UGC Teaching Award UGC Teaching Award
Gamified learning platform builds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Gamified learning platform builds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遊戲學習平台加深對多元文化了解

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策劃一個以科技輔助教學的項目,名為「透過遊戲化與基於挑戰的協作學習模式,發展多學科和多元文化能力」。項目於2016至2020年獲教資會資助,透過網上遊戲學習平台舉辦電競比賽,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由於每組參賽隊伍均有來自不同文化和學科的學生,項目有助促進他們在網上協作的能力。項目獲得多個國際獎項嘉許,包括全球教學創新大獎2020電子學習組別銀獎及2020年度學習科技專家獎「高度表揚獎(團隊)」。

學生夥伴計劃

為優化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大學推出「Students-as-Partners Scheme」計劃,讓學生擔任課程導師的夥伴,共同設計及製作教材。學生夥伴亦會就課程模式及大綱提出意見,並支援同學學習,以及策劃實地考察等學習活動。學生夥伴的參與,令相關通識課程的教學人員和學生夥伴以至報讀學生均受益。

開展創新評核模式

網上學習的發展促使高等教育界重新審視其評核模式和策略。浸大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成立Advanced Study Institute,匯聚學術評核專家,探討另類或可信的評核方法。除舉辦網上研討會及每月分享會,更由跨學科的學者組成專業社群,在課程層面推動由科技輔助的另類或可信評核方法。

在家學習 拓展全球視野

虛擬國際交流及體驗學習

縱然疫情令浸大推動國際化的工作備受考驗,但同時亦開創更多新的國際交流模式。去年,學生對海外及來港的交流計劃反應熱烈,可是大部分課程因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而暫停。面對環境不斷轉變,浸大迅速推行應對方案,與52間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的夥伴大學合作,推出虛擬交流課程。浸大學生可報讀夥伴大學提供的約3,000個網上課程,而浸大亦向海外交流生提供65個多元學科課程。

大學亦推出網上聯合教學等新計劃,並設立虛擬體驗學習平台,讓浸大學生及其他海外學生一起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如商業個案競賽、冒險遊戲、廚藝挑戰等。為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事務處成立了Mini-IO,包含由學生組成的團隊,專責與海外學生團體建立國際合作關係。

夥拍頂尖大學推出新課程

浸大積極與世界頂尖大學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並提升大學的國際地位和聲譽。去年,大學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地區11所院校簽訂新的學生交流協議,同時各學院及學系亦積極與多間海外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和創辦新課程,包括生物系與英國林肯大學合作,於2021-22學年為修讀理學士課程的學生提供雙學位學士課程。

遙距海外實習體驗

海外實習能讓學生汲取實際工作經驗,亦可擴闊他們的眼界。年內,浸大繼續透過虛擬實習計劃,聯繫學生與海外僱主,地點遍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中國、意大利、新加坡、南韓、台灣、泰國與越南。此外,大學亦與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合辦獨一無二的虛擬研究實習機會。

國際虛擬黑客松2021

虛擬交流能凝聚不同背景的學生,遙距合作完成不同計劃,在4月舉行的「國際虛擬黑客松2021」便為國際交流新模式作出了極佳示範。是項比賽主題是「應對可持續的新常態」(Hack for a Sustainable New Normal),匯聚約90名來自16個不同國家及城市的大學生,在48小時內設計具創意及新穎的方案,以回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持續的「新常態」。比賽由計算機科學系、傳理與影視學院、創新服務學習中心、學生事務處,聯同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及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合辦,今年已是連續第二年舉行。

新聞系學生與全球夥伴製作新聞節目

2020年12月,新聞系國際新聞專修學生參與國際新聞製作項目「Global Campus Studio Live」,與來自加拿大、印度、南非、荷蘭、美國和英國六所海外大學的媒體專業學生,合力製作一系列以探討種族主義為主題的網上廣播新聞節目。

Journalism students host news shows with worldwide partners Journalism students host news shows with worldwide partners
 Partnering with the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to showcase our city  Partnering with the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to showcase our city

夥拍香港旅遊發展局 展現城市特色

浸大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推出文化體驗項目,培訓學生說故事和講解資料等重要技巧,並由學生策劃全球現場直播的網上導賞團並擔當導遊,向無法來港的海外交流生介紹九龍城及灣仔的社區面貌與香港文化。

培育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領袖

拓展網上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結合專業學習與饒富意義的社區服務,是浸大教育重要的部分,並獲得249個合作夥伴支持。過去一年,不少活動改為網上進行,或要保持社交距離,不過種種限制與挑戰反而加強浸大師生對社區的關懷之心。大學於去年開辦53個服務學習課程,逾1,950名學生修讀,受惠市民超過19,400人。浸大學生通過提供直接服務、網上服務或參與研究或倡議式項目,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當中包括數個較受關注的課程。

創作中文歌詞向教育工作者致敬

周耀輝博士(人文及創作系)教導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如何創作中文歌詞,並指導他們與作曲家合作譜寫歌曲,在學生音樂會中演出。學生以「教育」為音樂會主題,與不同老師進行訪談後,從他們的人生故事中獲取靈感,創作出35首叙事歌曲的歌詞,在閉門音樂會上發表並進行網上直播。

Paying tribute to educators by writing Chinese song lyrics Paying tribute to educators by writing Chinese song lyrics
 Motion graphic videos deliver public education messages  Motion graphic videos deliver public education messages

動態圖形短片傳遞公眾教育信息

在2020年第一學期修讀新推出「動態圖形設計」服務學習課程的學生,製作了一系列影片,向不同目標觀眾推廣公共教育。在電影學院講師Michael Robinson先生指導下,學生就指定題目為多家機構製作三分鐘動態圖像影片。其中一條短片名為「煤氣安全小先鋒」,目的是教育十歲或以下的小朋友如何處理煤氣洩漏。短片上載於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網上平台,讓兒童和家長在疫情期間亦可獲取這些教育資訊。

長者參與電競 投入互聯網世界

浸大、萬鈞匯知中學與基督教靈實協會合辦跨代服務學習課程,安排浸大學生夥拍中學生和長者,一起組成隊伍參加電競比賽。參賽者接受一連串的電競培訓後,於2021年4月籌備及參與電競比賽。參賽學生和長者對比賽反應熱烈,反映電競運動能有助長者保持身心活躍,並促進跨代溝通。

Connecting the elderly with the internet through eSports Connecting the elderly with the internet through eSports
Collecting oral histories to preserve our heritage Collecting oral histories to preserve our heritage

口述歷史保存文化遺產

為發掘和保存香港地標的歷史及回憶,浸大學生進行了一個名為「服務學習與實踐:香港『老故事』書寫」的口述歷史項目。項目由歷史系和語文中心合辦,並獲田家炳基金會贊助。學生在完成為期12周的培訓後,於 2021年3月分別在華富邨和黃大仙訪問區內的長者,並製作了載有受訪者故事、舊照片及社區面貌的中文小冊子,或視像短片、聲音演繹、漫畫等多媒體作品。

藝術治療提升創意和改善健康

藍建文博士(社會工作系)策劃了一個全新服務學習課程,利用創意藝術改善精神健康。學生參與一系列藝術創作工作坊,並向專業藝術治療師了解藝術治療的力量。其後他們透過創作藝術作品表達個人感想或各自所關心的題材,並在校園策劃為期一周的藝術展覽,同時兼任導賞員,與其他同學分享創作體驗。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wellness with art therapy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wellness with art therapy

社會創新 創新社會

Making a difference through social innova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through social innova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through social innova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through social innovation

為啟發學生參與社會創新活動,創新服務學習中心與校園協作空間TriAngle合辦「社創籽」計劃,提供關於設計思維的培訓工作坊及活動,並指導學生將創新概念轉化為實際方案,以解決社會問題。「社創籽」計劃亦與非牟利機構、企業和專業團體合作,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首屆「社創籽:社區提案創作比賽」中,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組成11支隊伍,構思社會創新提案,然後動手將提案製成雛型,在社區實地測試,最後將提案發表競逐比賽。其中由歷史系與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本科生組成的學生隊伍,構思出利用藏寶地圖的創新形式來保育九龍城區的歷史。

 

教學新路向 為未來作好準備

浸大致力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設計多元化的課程,為他們將來作出更好的準備,以面對瞬息萬變及日益複雜的世界。在影視藝術及創意媒體教育方面,電影學院推出全新「環球螢幕演技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融合跨學科知識,培育學生成為能迎合舞台、媒體科技、電影及社交媒體等不同平台要求的演員。

浸大於2021-22學年繼續開辦多個新課程,以應對新世代的市場需要,包括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理學碩士課程和藥物發現(中醫現代化)理學碩士學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