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融合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界和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同時亦是連接世界不同國家、地區與文化的中樞。這是我們的重要基石,讓我們能夠支持香港發展其獨特地位。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再次見證了成果豐碩的一年。
在浸大「一校兩園」策略的引領下,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取得極佳成果,在來自香港、內地以至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之間孕育出寶貴的文化理解、信任與友誼。合作研究計劃亦如箭在弦,其中一項令人鼓舞的發展,是浸大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及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北師港浸大)簽署合作協議,設立種子資金池,支持在策略性範疇開展深度研究。這些令人振奮的進展,標誌着浸大的橋樑和倡導角色的強化,進一步促進交流、協作及創新合作。
浸大的學術成就在年內備受各方肯定。例如我們在多個國際大學排名中有優異表現,為大學持續提升教學與研究水平,提供寶貴的參考。此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發表的《香港浸會大學質素核證報告》,對浸大的卓越教育給予正面評價。該報告再次肯定浸大持續有效地監察學術水平,並憑藉其清晰明確的學術質素保證架構,提升教學質素。浸大的「良好實踐做法」亦獲得嘉許,確認了浸大對優質教與學的承諾。
能夠取得這些理想的成績,實有賴浸大全體成員按照大學高瞻遠矚的學術及發展策略,在教育與研究方面努力不懈。這些成就亦足證浸大獲得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以及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驅使浸大邁步向前的動力,來自於我們矢志回應香港、地區以至全球的迫切需要。我們主動尋求發展機遇,力求不斷壯大。從營運香港首家中醫醫院的難得機會、探索政府規劃中的北都大學教育城的潛在發展機遇,以至回應社會需求開辦新課程,浸大都不遺餘力,前瞻求進,希望帶來實質成果,為公益作出貢獻。
最後,我感謝全體教職員、學生以及社會上不同合作夥伴一起努力,讓浸大成為一所朝氣勃勃、在學術上力求卓越,並以社會福祉為己任的高等學府。我深信,我們將繼續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孕育出充滿活力、多元共融的文化,讓每一位成員都能茁壯成長,發揮所長,成就自我。
陳鎮仁博士
主席
2024年12月